开江县9.4亿元投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 今日开江 - 开江网
开江县9.4亿元投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时间:2015-04-01 14:59:33  来源:达州日报  作者:陈旭 赵阳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达州市开江县去年以来创新开展“入户五四工作法”,实现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全覆盖,县级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干部每人联系10至20户群众,入户进行“四问访谈”听民声,建立“四本台账”知民情,开展“四送活动”解民忧,推进“四大工程”惠民生,展示“四种新风”聚民心。
 
  走农家,“走出”了干群新关系
 
  “一个电话,民政局的领导还就真的来了,没有做样子,是在‘实打实’干事。”近日,开江县普安镇宝塔坝村村民陶大文对自家门口悬挂的“入户联系牌”有了新认识。
 
  60岁的陶大文因患糖尿病、肺气肿等住院治疗,共花费医药费8000多元,使这个原本就贫困的家庭再也支撑不下去了。怎么办?“申请低保吧”,老伴的提醒让陶大文心中一动,可他转念又一想,办理低保手续严格,自己有病,老伴没文化,靠谁去申请呢?此时,门口县民政局悬挂的“入户联系牌”映入了陶大文的眼帘。按照上面所留的联系方式,陶大文拨通了该县民政局局长吴家勋的手机号码……经过数次慰问调研,吴家勋摸清了陶大文的家境,认定其符合低保条件,为其简化手续申办了低保。
 
  针对部分党员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不愿走出去与老百姓“同坐一条板凳”的现象,开江县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了党员干部专题调研、“走基层,送温暖”、民情记录等一系列措施,明确下基层调研的方式、时间、地点、内容,做到“四有”:即有走访记录、有群众反映的问题、有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有解决问题的成效,同时将结对帮扶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作为硬性指标。
 
  目前,全县1.8万余名党员干部与16万余户常住居民“攀亲”,为全县227个村(社区)承诺服务事项2.7万件,开展送服务9100余次,送技术600余项,送物资价值180余万元,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2.83万件,实现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无缝隙”,深化了党群干群“鱼水情谊”。
 
  蹲基层,“蹲出”了干部新形象
 
  开江县甘棠镇跳蹬河村5组村民吴明琼,先天性智障,其意外怀孕后育有一女吴承端,今年已经10岁,其户口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古雪云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联系跳蹬河村村委会、甘棠镇政府、甘棠派出所协商,并在县妇幼保健院的帮助下,解决了吴承端的户口问题。
 
  开江县通过实施“入户五四工作法”,全县党员干部职工民本思想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全县依托村级便民服务点开通“便民服务直通车”,干部主动上门为群众实行“保姆式”服务,让百姓办事不出村、社区。
 
  跑项目,“跑出”了民生新改善
 
  “去年9月份下暴雨,我们这里的河堤被冲毁了200多米,周边将近500亩的农田被淹,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现在好了,重新修好了河堤,我们今年的大春生产也有了保障。”回龙镇锁口庙村村民何成富说。
 
  回龙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在进行入户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锁口庙村沿河河堤在2014年9月1日、9月13日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受损严重,严重影响当地群众来年大春生产和河堤抗洪能力。为此,回龙镇党委政府通过与县财政局协调,通过“一事一议”争取了30万元项目资金,恢复重建锁口庙村河堤。今年2月,受损的锁口庙村河堤已全部恢复建成。
 
  该县针对不同群众的诉求,坚持“群众需要什么,机关干部就帮什么”的原则,在“走基层”活动中改变过去简单送钱、送米、送物品的做法,组织“送政策、送信息、送资金、送技术”上门,实施“基础建设、增收致富、优质服务、文明教化”惠民工程。全年投入资金9.4亿元,用于乡镇、村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微水工程518处,整治病险水库2座,完成25个村“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平方公里,解决农村4.2万人饮水难题;完成35千伏城北变电站改造,农网升级改造289公里;新建保障性住房471套,改造农村D级危房1239户;建成通村公路68公里,改造危桥2座。

走进开江


主办:中共开江县委  开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开江县委宣传部 开江县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英凯迪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818-8239177 投稿E_MAIR:sckjwxb@163.com 传真:0818-8222254 新闻QQ:372815112
申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2015 开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15-140013      备案号:蜀ICP备090349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