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川省达州市创新推出“3+1+X”模式——
“西外的龙爪塔有一段传说,有没有哪个晓得?”8月24日下午,达州市通川区朝阳街道马房坝社区,正在黄桷树下乘凉的居民,放下手中的纸牌,目光齐刷刷对准了社区书记刘进平。“达州故事会”9月初将正式开讲,刘进平正是全市200余名讲述员之一。这两天,他正在试讲加练。
2015年,达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市级层面推出十大活动,“达州故事会”便是之一。与此同时,达州推出“3+1+X”模式,即“3——以家庭为根本,以学校为核心,以社会为关键 ”,“1——以自我为先导”和“X——以单位和岗位为基础”,让正能量“飞”。
全力推动
活动作“引子”地方基因作“媒子”
黄桷树下,讲完龙爪塔的传说,刘进平又讲宣汉农妇带着公婆改嫁的故事。老人们听得聚精会神,回家后又再讲给孙娃儿听。
2015年7月,“达州故事会”展开故事征集。最初征集了430余篇故事,几番筛选之后保留了68篇,包括本地历史故事、红军故事以及好人故事。
从年初寻找“最美家庭”到近期征集“好家风好家训”;从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平安达州建设、企业诚信建设,到即将开展的“法润达州·与法同行”法治文艺巡演;从首届微电影创作大赛到“达州故事会”……达州启动开展了十大活动。“通过一批覆盖广、形式新、内容实的活动,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达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8月上旬,达川区孝善文化旅游节历时半月,把一批孝老爱亲、善行义举的“达川好人”推到了聚光灯下;渠县提倡以“德于心、善于行、爱无疆”为核心,“善行渠县”;通川区评选“最美社区”;万源市主打红色文化;宣汉县国学诵读进机关;大竹县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开江县力推法治教育……
上述负责人表示,活动均注入地方特色基因,它既凸显了“1”的核心理念,也解答了“X”在7县(市、区)的落地形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到实处,就需要以活动作氛围营造的“引子”,地方基因作人人参与的“媒子”。
共鸣互动
身边人身边事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8月20日下午,通川区西城街道红旗路社区“听身边人说身边好人好事”举行。符建国第一个登台,他要说的是邻居甘正义:年近八旬的甘大爷不仅是社区义务清洁工,还当起了西胜街天园巷的“保镖”,经常护送下晚自习的学生回家。“用甘大爷自己的话说,一听到那一声声‘甘叔叔’、‘甘爷爷’,就感到浑身有劲,这就是人活得有价值、被认可的感觉。”
对于这样的“好邻居”,社区居民邹亚萍也有话说:“要是多几个像甘大爷这样的人就对了。但又一想,其实甘大爷也没干啥子惊天动地的事,他做的事情大家都做得到,关键在有从我做起的这份心。”
红旗路社区正在申报通川区“最美社区”。社区书记梁远君坦言,互助友爱、和睦相处的社区氛围,需要所有社区居民的互动与共鸣,让身边人带动身边人,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不断累积、浸润,“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在红旗路社区遍地开花。
在达川区福善镇,救治本地百姓的“蒋善人”传说,几乎无人不知。在外打工20余年的王剑,前年回到家乡,见到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他都会嘘寒问暖,有时再给老人塞上几百块钱,问他为何如此,他答:“行善积德是‘蒋善人’给我们留下的宝,除了我,我们福善这边的都会这样做。”
接力行动
带动传承 让社会正能量“飞”起来
大学生杨干家住红旗路社区,他利用今年暑期在社区开展社会实践。除了接受居民关于医保、社保的咨询,还参与邻里纠纷的协调和社区志愿活动。杨干说,他们每周都要到小区楼道打扫卫生,有些居民看到了也会加入进来。
在大竹,倡行志愿服务成为推进提升全民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关爱留守学生公益项目、“我为大地添新绿”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每周定期到竹北福利院关爱孤残儿童……彭贵娟就是志愿者中的一名,在朋友的带动下,她几乎每周末都会和福利院的孩子待在一起,做午饭、辅导简单的作业,陪他们做游戏。
去年9月,福善镇王家社区召开居民大会讨论通过居民公约。支部书记王锡见回忆,大家参与热情很高,都说:要是谁对老人、爹妈不好,全社区的人都瞧不起他。
达州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要落脚在老百姓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想所做上面,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来弘扬主旋律,带动、传承,让正能量真正“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