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丨“心物合一”话保护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于2021年10月11—15日在云南昆明举行。在COP15筹备工作执行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下,中国环境报社于2021年6月-8月面向全社会开展“保护多样之美共建和谐家园”生物多样性主题征文活动,以展示各地、各机构组织及个人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案例故事,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宣传保护理念,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近期,生态环境部政务新媒体将对中国环境报登载的部分文章予以转发,以飨读者。
 
  2010年深秋,我初次拜访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此之前,我对这个有世界最多野生黑叶猴的保护区早有耳闻。不过那次行程我只遥望了黑叶猴片刻,便匆忙离开了。之后的两三年里,虽与黑叶猴打过几次照面,无奈每次时间都非常短暂,并未对这些动物有深入的了解。
  图为黑叶猴
 
  直到2013年,原贵州省林业厅、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贵州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麻阳河保护区的本底资源调查。调查项目的主持人苟光前教授希望我能负责麻阳河黑叶猴种群数量的调查工作。于是我接过了这个“改变人生”的任务,开始走近这一物种。
 
  由于缺乏黑叶猴野外观察经验,一开始调查并不顺利。除了贵州,黑叶猴也在广西、重庆等地有分布,在我们调查之前,其他地区亦开展过类似的调查。可那些经验并不能完全套用在麻阳河保护区的黑叶猴调查中。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由于桂、黔两地黑叶猴的栖息地大为不同,因此,不少已有的调查方法从峰丛搬到河谷时就难以奏效了。
 
  随后的调查中,我们更注重因地制宜。我与保护区的同事、研究同行等不断细化调查的背景信息,针对不同片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调查方法和对策,这为顺利完成全区调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估计出了整个麻阳河保护区(含沿河县、务川县)黑叶猴的种群数量——约72群554只,发现了物种沿河分布的模式。这些发现为保护域内黑叶猴提供了基础。
 
  同时,我们在对当地居民进行访谈时了解到,黑叶猴在部分区域喜食老乡的庄稼,因此有些居民对黑叶猴牢骚满腹,非常不利于物种的保护。尽管保护区从2011年就开始对黑叶猴采食庄稼所造成损失实施补偿,但收效甚微,且由于补偿资金发放的滞后等问题,还滋生了社区与管理部门间的矛盾。这一系列发现,促使我开始思考和关注当地的人猴关系。
 
  2015年,黑叶猴种群野外调查工作告一段落,彼时也是我博士研究课题设计之时,于是我决定以麻阳河保护区的青龙村为案例,尝试探讨当地人与黑叶猴之间的关系。选择青龙村,是因为它被认为是黑叶猴采食庄稼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保护区开展农作物损毁补偿和当地政府开展“观猴”旅游等的试点区域。这些复杂的因素为人猴关系带来了诸多联系和不确定性,也为我们的探索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互动系统。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原先被普遍认为与当地人交恶的黑叶猴,并非如预期般让人讨厌。尽管在青龙村黑叶猴采食庄稼、破坏房屋等的确引发了少数村民的不满,可绝大多数村民对黑叶猴还是十分友善、喜爱。这一方面源于当地村民理解黑叶猴对带动当地(未来)旅游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村民也爱观赏黑叶猴,并视其为一种十分好看可爱的动物。这个发现揭示出人们对黑叶猴多样的感知和心理构建,也提醒人们,不应总是从单一且消极的角度去看待那些制造“麻烦”的物种。
 
  这次研究对象从猴到人的转变,也促使我对野生动物保护、人与动物共存有了新的思考和理解。西方科学家和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危机后,提出了针对该危机的诸多管理和解决方案,也导致了保护生物学的诞生。这一学科的诞生,正是人类在利用科学和技术打造“以人类为中心的社会”过程中,人类对自身活动给自然环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的再平衡和可持续管控。时至今日,这个平衡的再造正在经历由物到人、由外到内的转向。
 
  这预示着,心才是自然保护的源头。心之所向,行之所往,“以人为本”的保护时代正在悄然兴起。在未来的自然保护中,我们不应忽视对人心和情感的调润与塑造,加强和鼓励本土文化基础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人文创作,倡导和构建中国语境下的“心(人心)物(物种)合一”保护文化体系,是完成用“心”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的一环。


主办:中共开江县委  开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开江县委宣传部 开江县互联 网信息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英凯迪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818-8239177 投稿E_MAIR:sckjwxb@163.com 传真:0818-8222254 新闻QQ:372815112
申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2015 开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15-140013      备案号:蜀ICP备160273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