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7月1日党的百年华诞越来越近了,四川省开江县老退役军人龙存章向党组织缴纳10万余党费以及背后的故事,在全县传得家喻户晓。
2021年2月23日,年近90岁的退役老兵——江县烟草公司退休职工龙存章,在亲人陪同下,带着10万元存折,走进了开江县委组织部。他找到工作人员说,自知来日不多,要将这10万元作为特殊党费上缴,以感谢党70年来对他的关怀培育之恩。工作人员打量着这个穿得如老农一般朴素的退役军人,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一)
一个终身未娶的退役老兵,一个节约得近乎吝啬的普通职工,何以对党有如此深情?
事情还得从70多年前那场征兵说起。那是1950年12月,正在四川省开江中学读高二的龙存章,得知上级要来学校征兵,这个19岁的热血男儿,激动得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他多么想穿上军装,然后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可惜,自己出生于地主家庭,父亲又当过国民党保长,新政府会接纳和欢迎他?然而,当兵的愿望又是那样不可遏制。他想了好几天,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壮着胆子向学校提出了申请。
几天后,正忐忑不安等待消息的龙存章接到班主任通知,要他速到县征兵办公室。龙存章听说,砰砰跳动的心只差没蹦出来,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征兵办,刚怯生生地推开门,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握住他的手,“你是龙存章?革命队伍欢迎你啊!”龙存章愣愣地望着对方。“你们,你们……你们会收下我?”因为激动,他有些语无伦次。军官点着头说:“不管过去家庭成分如何,只要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热爱人民军队,各方面条件成熟,都可以从军。”龙存章听着,眼泪一下出来了。
19岁的他,第一次认识到共产党的包容,他暗暗发誓,到了朝鲜战场,一定要舍身杀敌,为国争光,哪怕血洒疆场,马革裹尸。
龙存章穿上梦寐以求的军装,满以为会奔赴杀敌战场,谁知简短集训后,组织上通知他参加考试,不久便被录取到西南军大川北分校读书。原来,组织考虑到他成绩优秀,又读过近两年高中,想把他培养成部队技术骨干。
那是春意盎然的4月,正在潜心苦读的龙存章得到消息说,他们这批学员将转入湖南长沙高级工兵学校就读。
龙存章坐在车上,想起上级组织对自己的信任与器重,不由得思潮翻滚,他决心好好学习,不辜负组织期望。
1953年12月,学业成绩优异的龙存章,从湖南长沙高级工兵学校毕业。毕业典礼上,当校领导将英雄钢笔和印有鲜红的“优等生奖品·1953.12”字样的绵线毯,庄重地递到他手上时,这个一向自卑的青年第一次将腰板挺得笔直。
龙存章来到了风光秀美的海南某工兵营。他发现,全营上下,从营长、营指导员到普通兵士,只要是共产党员,一遇到难啃的骨头,尤其是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他们总是不顾一切地冲在最前面,而好处来临又总是远远躲在后面。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深深地感召着龙存章。他想,自己在组织关怀下,当了兵,读了军校,为什么不可以向他们学习,也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龙存章开始严格要求自己。每次外出勘探,他像党员们一样,总是抢着最脏最累的活路干;每次抢险救灾,他也总是冲在最前面。他还利用读工兵学校时学得的知识,不断改进、创新工作中方法,提升工作效率。
那是1958年12月,多次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的龙存章,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一刻,他激动得泪水盈盈。想想吧,一个家庭成分不好的孩子,参了军,读了军校,现在又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如果自己不努力工作,如何对得对得起党?
龙存章对工作更上心了。工兵营只要有重活、脏活,便少不了他忙碌的身影;只要有突击、抢险的苦差事,他一定是冲在最前面。有同事笑话他“太积极”,龙存章呵呵一笑说,我是党的一名新兵,不努力工作,怎么对得起组织的关怀和厚爱?
龙存章在工兵营干了10年。他风里来雨里去,跑遍了工兵营所属的旮旮旯旯;他勤奋工作,锐意创新,荣立三等功,被提拔为工兵营参谋长。
龙存章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幕。那是1961年春,正带着工兵外出施工的他,突然昏倒在地。战士们急忙将他扶起来才发现,龙参谋脸色蜡黄,浑身直冒冷汗,他们急忙将他送回军营。后来,大家才明白,早在半个月前,龙存章就出现了乏力、厌食等症状,为不耽误工作,他一直隐忍着。
得知自己得了肝病,龙存章心一下凉了半截。自懂事起,他就从当乡村医生的父亲嘴里知道它的厉害,这个家伙不但传染人,即使治好了,也容易短寿,现在自己撞上了这个魔鬼,只怕在劫难逃。想起自己年纪轻轻的,为党还没有工作几年,便遭病魔缠身,怎么都觉得憋屈。
让龙存章没想到的是,他刚住进医院,团政委就领着营指导员一行,代表党组织前来看望他了。他们一面安慰、鼓励他振作起来,与病魔作斗争,争取早上康复,一面指示医院,要不遗余力救治病人。龙存章握着领导的手,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想,有组织真好啊,组织就是温暖,组织就是依靠,有了组织就不会孤单。
后来,团政委、营指导员等领导,还亲自为他四处求医问药,百般关爱。组织的关怀,大家的呵护,犹如阳光驱散着他心中的阴霾,龙存间开始振作。他时时告诫自己,不能倒下,千万不要让组织失望。半年后,这个坚强的汉子,重新站了起来。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以为救治好了也活不过50岁的他,竟然到了90岁高龄,依旧精神矍铄,这是后话。
龙存章读过的书
(二)
1963年6月20日,龙存章从驻海南部队转业回到四川开江,被分配到疏菜饮食服务公司,疏菜饮食服务公司又将他分到国营食堂。龙存章虽有些许失落,但二话不说,报到第二天就来到了国营食堂,干起了端盘子、洗碗的差事。
“你不是转业军官吗?怎么就找了个端碗、洗盘子的工作?”一天,在老家明月坝种地的堂兄龙存乐,到县城赶场碰上了来街上买东西的堂弟龙存章,不屑地问。“服从组织安排,再说,总得要人端碗、洗盘子啊!”龙存章淡淡一笑。他的任劳任怨,恪尽职守,成了国营食堂一道风景。许多时候,顾客们慕名走进食堂,就是想要亲眼看看这个放得下身价的退役军官,如何端盘子,如何洗碗,如何规范地为客人服务。
龙存章的淡然,赢得了生活眷顾。1965年春,达县地委组织部领导来开江调研军转干部安置情况,当得知龙存章在国营食堂洗碗端盘子时,眉头一紧:“龙存章,你回来没有向组织提工作上的要求?”龙存章摇着头。“龙存章啊,龙存章!你好歹是个知识分子!这不是大材小用嘛。”领导摇着头。
就在第二年春天,龙存章调离国营食堂,被提拔为县糖烟酒公司副经理。突如其来的惊喜,让他再次想到了党组织,想到了党,要不是党组织关心,自己岂能“加官进爵”做副经理?党啊,你不仅挽救了我的生命,还像妈妈一样,时刻关注、惦记、呵护着我,龙存章不由得感慨万千。他想,党组织对自己如此关照,今后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为组织分忧,做人得讲良心,讲党性。
(三)
1991年,从县烟草专买局副局长位置上退休的龙存章,结束了忙碌的生活。这个因种种情况不敢交女朋友的老兵,这个因担心自己患过肝病而活不过50岁而连累她人的老党员,把全部时间与精力都花在了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上。
自退休后,他每天都要把《人民日报》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下楼到邮亭买来《参考消息》又一字不漏地看完。不仅如此,他还是个读书迷,每年都要拿出大笔资金购买图书,家里四个简易书架上,满满当当全是书。这10000多册图书,既有文学书籍诸如《红楼梦》《忏悔录》《神曲》等经典名著和《辞源》《汉语大字典》等大型工具书,更多是各类名人传记如《毛泽东传》《周恩来传》《邱吉尔全传》等和《中国共产党党历史》《中国近代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通过广泛阅读党史类著作,让他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认识到党要发展壮大,永葆青春,必须多培养人才,而要培养人才,就必须重视教育。因此,这个几乎过着苦行僧般生活的老兵,几十年来将节余下的近30万元,先后资助了19名贫困大学生,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成长为国家栋梁。
2020年9月,在四川省开江中学举行100周年校庆前夕,年迈的龙存章颤颤巍巍来到母校,亲手将2万元现金交给了学校领导,以资助那些优秀学子。
龙存章捐助贫寒学子出手大方,对自己却吝啬得近乎苛刻。他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不旅游。几十年来,一直孤单地住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建的简易水泥板房里,屋里找不出一件像样的家具,更别说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普通家庭常见的电器,甚至连经常要用的热水器也不曾安装。每每要洗澡,他便烧满一大茶壶开水倒进木桶里,然后站在木桶旁边,边兑冷水边搓洗。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时刻牢记着党的艰苦朴素优良作风,对吃几乎没有要求。据经常接触他的侄儿龙兴红讲,龙存章每天只吃两餐,几乎不吃荤腥,别看他一个月退休金几大千,买菜总是要等到半下午去集市上买打蔫的降价菜;买水果也总要等超市打折了,去那些起皱的、腐烂的水果堆里挑选。至于穿,龙存章甚至比不上一个普通农民。热天,他上身总是着一件劣质白背心,下装着一条廉价的灰短裤;冬天,一件灰黄,一件天蓝的的老式中山装,成了他的最爱。单位领导见他穿着太寒碜,曾特意买了质量上乘的衣服送上门,龙存章哪里舍得穿,转眼就把它当成礼物送给了自己资助的大学生。后来,他干脆拒绝单位好意,将捐助挡在了门外。
由于厉行节约,龙存章每月电费仅1元多,以致于电力公司收费员都不忍上门打扰;由于厉行节约,他每月消费仅几百元,加上购书消费也不足一千元;由于厉行节约,龙存章苦寒的生活几乎难以让人想象。
实事上,作为一名有着12年军营生活的老兵,有着数十年党龄的党员,龙存章一直心怀感恩。他感恩军营,把他从一名普通战士变成了先进组织的一员;他感恩军营,把他从一名学生娃培养成了技术干部;他感恩军营,让倒下的他又重新站了起来。
当然,龙存章更不会忘记党的恩情,从最初的接纳,到后来的培育,再到后来的关爱,一路走来,党就像阳光雨露滋润着他,让他茁壮成长,他做梦都想回报党的养育之恩。于是,工作之中,他乐于奉献;责任来临,他勇于担当;委屈之中,他甘愿承受。退休后,他默记着这份恩情,每月总是亲自到单位按时缴纳党费;退休支部举办的各项党员活动,他总是按时参加,力所能及做对党有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