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大闸蟹​获了金蟹奖,四川如何闯进“河蟹界江湖” - 今日开江 - 开江网
开江大闸蟹​获了金蟹奖,四川如何闯进“河蟹界江湖”

时间:2021-11-19 09:36:55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作者:洪瑜   点击:
  说到大闸蟹,第一印象,江浙一带才是它的江湖。但一条新闻却转换了人们的视野:11月9日,上海举行的第15届蟹文化节暨2021年“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上,来自达州市开江县的大闸蟹获得了金蟹奖。
  据称,这个大赛是河蟹界“奥斯卡”,来自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地80余家单位选送2000余只河蟹参赛。金蟹奖背后,检测报告显示开江大闸蟹实现化学检测无药化,达到了水产养殖的“最高境界”。
 
  相较江苏、安徽等传统产蟹大省,四川的蟹产业并不发达。开江大闸蟹勇闯上海滩,打响了四川大闸蟹品牌,而前有小龙虾,现有大闸蟹,开江探索“稻田+”有机循环立体种养模式的实践之路也再次推到聚光灯下。
  开江民生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大闸蟹检测报告
  “金蟹奖”奖状
 
  养蟹人吴贤进:大闸蟹养殖要讲“平衡”术
 
  提到开江大闸蟹,不得不提一个人——吴贤进。获奖的大闸蟹都来自开江民生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吴贤进任总经理。
 
  吴贤进是安徽人,有着30年水产经验。早在2004年,吴贤进任马鞍山市当涂县水产协会会长,他和团队师兄弟们在师傅的指导下,共同推出大闸蟹养殖的“当涂模式”,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还被农业部作为“全国淡水生态养殖模式”在内陆省份进行推广。
 
  “我们始终围绕着‘平衡’二字做文章。”吴贤进表示,这次能够获得金蟹奖的诀窍也在于“平衡”二字,自己是继承了师父的遗志。
 
  据介绍,吴贤进师从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国家级重点学科——水产养殖学科带头人王武和马鞍山市水产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石小平。谈起师父,他的语气十分动容。“我的恩师王武在2016年去世。”时至今日,他始终将师父教导的“平衡”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的全过程。
 
  吴贤进口中的“平衡”是什么?概括起来就是‘种草、投螺、稀放、配养’8个字。简单理解就是通过种草、投螺保持水质清洁,为虾、蟹等提供饵料,再以稀放、配养让水生生物多样性达到平衡,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大闸蟹养殖水体环境
 
  “所谓平衡就是通过人工干预,营造并维护好养殖水体生态系统,使水体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尽量趋于平衡。”吴贤进讲起水产专业知识,滔滔不绝。他认为,通过种草、投螺、稀放、配养的方式,恢复、养护水域环境是河蟹、小龙虾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它使“以鱼养水、以水养渔”的可持续渔业生产方式成为了现实。实现了大闸蟹养殖无药化,从而达到水产养殖的最高境界。
 
  安徽转战四川:“8字方针”变“12字方针”
 
  2017年,开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稻田+”战略,经实地考察,相中了有着丰富水产经验的吴贤进,双方迅速确定了合作关系,达州市开江县和马鞍山当涂县也因虾蟹结缘。
 
  谈到为何选择开江,吴贤进表示:“开江刚好处在北纬30度到33度之间,这个纬度经过科学验证最适合小龙虾等甲壳类无脊椎动物生长,加上气候和生态环境都良好。”因此他迅速决定到开江发展水产养殖,并将公司落地开江,成立了民生渔业公司,打造“大闸蟹、小龙虾全产业链”。
 
  在开江,吴贤进还是坚持围绕“平衡”二字做好文章,可开江和马鞍山两地的地缘差异给他的养蟹工作造成了困难。
 
  “一是要符合环保禁渔政策,二是四川没有主风向。”吴贤进表示,禁渔要求包括滩涂水域不能“投螺”,水质因此调控不到位;缺少主风向,表层水与底层水就不能有效搅拌对流水体,导致中表层水无法交换,水体溶解氧低,光合作用不足,影响河蟹生长。
 
  可吴贤进毕竟有着30多年的水产经验,他根据经验判断,加之从前的珍珠蚌养殖经验,他果断决定“挂蚌”,在水中投入珍珠蚌达到部分取代田螺净化水体的作用,并通过人工调水,解决少风的问题。
 
  至此,吴贤进与上海海洋大学师弟马旭洲教授团队合作,将当涂模式的8个字提升为开江模式的12个字:“种草、投螺、挂蚌、调水、稀放、配养”。
  开江大闸蟹养殖水体环境
  单体近巴掌大小的大闸蟹
 
  复制开江模式:地理纬度和技术是关键
 
  吴贤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蟹塘正常年份按照亩产大闸蟹150至200斤计算,市场平均价格40元/斤出售,能达到亩产6000至8000元的产值,加上珍珠蚌和养鱼的收入,扣掉人工、饲料等成本后还能剩下4000至5000元/亩的利润。
 
  吴贤进认为,长江流域适应性甲壳类物种大闸蟹生长最旺盛的纬度带是北纬30度到33度之间,南北偏差不可超过0.5度。据吴贤进透露,他曾在湖南益阳大通湖北纬29度养蟹三年,始终达不到良好状态。大闸蟹无法达到饱满度、肥满度的要求,且回捕率低,经济效益差。
  开江:大闸蟹分批次包装
 
  开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开江县紧紧围绕有机循环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大闸蟹、小龙虾和有机水稻等主导产业。如今,开江特色生态水产养殖已形成了“上半年卖小龙虾,下半年卖大闸蟹”的闭环产业链。目前,开江大闸蟹养殖区已创建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省级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开江大闸蟹、开江小龙虾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下一步,开江将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机遇,着力打造中国西部鱼米之乡(虾蟹之都)。
 
  开江模式能否复制?从而打造四川大闸蟹区域公共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省水产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省大闸蟹主要呈点状分布于达州、成都、遂宁、南充一带,养殖规模较小。“开江大闸蟹将更好地满足市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而其推广的关键在于苗种供应和养殖技术的把控。”上述负责人表示,养蟹与养虾一样,需要以培育好水草为前提。四川在这方面比较薄弱,关键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路径。安徽、江苏等传统养蟹大省具备技术优势,若能通过技术手段弥补四川光照条件差、苗种供应不足等问题,这对我省大闸蟹产业发展是件好事。

相关信息:

走进开江


主办:中共开江县委  开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开江县委宣传部 开江县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英凯迪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818-8239177 投稿E_MAIR:sckjwxb@163.com 传真:0818-8222254 新闻QQ:372815112
申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2015 开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15-140013      备案号:蜀ICP备16027395号     

川公网安备 511723020000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