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日报
新闻摘要:
建设“鱼米之乡”丰盈“天府粮仓”
——开江县高水平建设中国“鱼米之乡”示范区工作纪实
开江稻田+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
开江是四川产粮大县,素有“巴蜀米粮仓”之美誉。近年来,开江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天府粮仓决策部署,坚持以国家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为抓手,深入推进“鱼米之乡”示范区建设。目前,稻渔园区年产水稻7.95万吨,虾蟹蚌等特色水产570万公斤,实现综合产值50.3亿元,亩产值0.5-1.2万元。“稻田+”现代产业发展经验做法入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四川实践典型案例,获评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十大优秀案例。
抢机遇
掀起“绿色革命”建设鱼米之乡
“梁平坝子开江田,种上一季管三年。”开江拥有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但传统种植收益甚微,土壤生态系统退化,市场风险难以掌控……一场稻田经济的“绿色革命”势在必行。
开江县委书记庞佑成表示,按照“鱼米产业兴旺、乡民生活富足、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部署要求,开江高水平建设中国“鱼米之乡”示范区,紧抓开江“因田而生、因田而美、因田而兴”优势,既要绿色生态“外在美”,又要产业富民“内在美”,以国家园区“提能级”,川渝平台“促共兴”,专项措施“育主体”。
为建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开江以全域园区化理念,按照“一环三区三园五点”,整体规划布局全县32万亩的稻田资源,标准化建成8个稻渔功能区,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0.6万亩、较2020年增加6万亩,核心区面积达到7.6万亩、较2020年增加5万亩。产业模式由原来的稻渔共生,发展成稻渔共生+循环种养+水旱轮作“三种模式”。
将开梁合作园作为川渝两地深化“两区改革”的实验田,在梁平新盛、开江任市投入资金10.16亿元,实施重点项目29个,跨区域连片建成稻渔基地4.89万亩;与万州、开州合作,在毗邻地区共建10万亩稻渔示范基地,全力打造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
出台稻渔综合种养“八条措施”,县财政每年投入1400万元,鼓励引导科研及农技人员、村集体、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发展稻渔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大胃王建成青虾基地6000亩,成功培育西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青虾新品种。目前,全县稻渔产业新型主体210家,较2020年增加67家,园区内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87%。
赋能量
挥洒“浓墨重彩”打造梦中田园
建设“鱼米之乡”,让农民最高兴的是,种田比以前轻松了,效益还翻了倍。“以前靠手工劳动,辛苦不说,每亩顶多能赚1000元,现在全程机械化,从育秧到机插,或者直接无人机直播,后面的飞防、收割都是机器,农民费不了多少劳动,养鱼也费不了多少工夫。”讲治镇灯塔村党委书记刘江川说。
为高质量建好“鱼米之乡”,开江一方面利用“国资领投”聚资本,另一方面依靠“科技支撑”提品质,再一方面实施“建管分离”增效能。
设立产业引导资金1000万元,将镇村闲置资产注入国有企业,盘活资产5.2亿元;按村集体经济代持股49%、国有企业占股51%的方式,对整合涉农项目建成的基础设施进行股权量化,获得融资贷款4.7亿元,撬动社会资本7.8亿元,实施土地整治、综合服务和科技创新中心等项目33个。
深化国家农业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联合上海海洋大学,组建“国家千人计划”博士工作站,实施“9大科研项目”,制定大闸蟹稻田养殖、蟹苗本土化培育、小龙虾高效繁育、有机高钙米种植“开江标准”;融资3.5亿元,建设覆盖全域的数字农业信息管理平台,稻渔农产品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全域推广“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率达75%、排名全市第一。
按照“产业发展一体推进、社会事务分区治理”的原则,成立管委会,专门负责产业发展;同时,实施编制周转池改革,强化乡镇专业技术人才配备,负责园区社会事务,各司其职推动稻渔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兴业态
书写“融合篇章”做强田城品牌
在任市镇靖安社区,当地探索建立了一种“121”尾水循环利用模式,主要是对淡水鱼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富营养水体进行循环利用,通过合理分配水体的营养物质,分阶段养殖不同的水产品,最终将水体的营养物质转换成有价值的水产品。
当前,讲治镇正在打造“田城·稻渔之窗”主题微田园综合体,这是农旅融合的展示窗口。综合体占地320亩,由现代化工厂养殖区、“稻田+”种养模式展示区、农事综合服务区、农创文创中心四大部分组成。
从“稻渔之窗”放眼田城大地,“农文旅”快速融合,“工文旅”不断创新,“开字号”全面唱响。
坚持“五区合一”,大手笔实施投资80亿元的陌上春风田园综合体项目,高标准打造“百里稻香”“百里水乡”大环线,投资2.1亿元的田米水乡4A级景区项目加速推进,投资2000万元的乡愁记忆省级度假区靓丽呈现,成功举办首届田城文化艺术节,开展稻香祈跑迎丰年、小龙虾美食节等活动,吸引30余万游客共赏田园美景、乐享田品滋味,10月将举行大闸蟹开埠节。
坚持生产+加工+观光+商贸“四位一体”,建设占地2800亩的工文旅特色产业园,入驻大米、饲料、水产品等加工企业30家,建成投产10万吨大米精深加工生产线、20万吨农副产品仓储基地、开江特色水产分拣中心和开江珍珠蚌养殖生产线,正加快建设2万吨水产品精深加工厂,开发工坊体验、水产科普、产品展销等新业态。稻渔产业加工转化率达到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加工业与种养业产值比达到3.07︰1。
培育稻蛙香米、巴蜀香米等有机农产品5个、“三品一标”18个,开江大闸蟹获全国金蟹奖,开江淡水青虾全国首创,开江冰镇小龙虾名扬川渝,入驻重庆三亚湾、成都海吉星等市场,进入盒马鲜生、京东京品源等平台,“开江田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