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网:写在川东游击军光辉历程展览开展之际 - 媒体看开江 - 开江网
达州网:写在川东游击军光辉历程展览开展之际

时间:2017-10-20 12:43:15  来源:达州网  作者:曾庆固   点击:
  忘不了这块红色的热土,忘不了这支英雄的队伍,走进开江,走进长岭镇,走进天星寨村川东游击军指挥中心旧址,我们这些后来人热血沸腾心潮起伏……
 
  这是川东革命老区的策源地,这是号称“第二井冈”川东革命根据地的司令部,这是一块真真切切的红色丰碑!
 
  在新编《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红军川东游击军成立被记入中国共产党大事记。该书中把“在川东地区,以王维舟为书记的中共革命军事委员会,举行武装起义,建立红军川东游击军逐步形成的游击根据地”,是与“赣东北方志敏、邵武平、黄道等建立的赣东北根据地、随后扩大形成的闽浙赣根据地”和“邓小平、张云逸、雷经天、韦拔群等举行白色起义建立红七军”形成的革命根据地并列的全国七个重点农村根据地之一。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王维舟,这位中国最早在苏联受到列宁接见,并亲聆列宁教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传播马列主义、传达中共八七会议精神,谋划走井冈山道路,用钢枪武装革命。这里就成了川东革命战略性的运筹帷幄之地。重要的会议在这里召开,重要的决策从这里作出,重要的人物常在这里聚首。
 
  从这里出发,1928年春,王维舟带领广福团总曾敬孙掌握的广福团练大队,借助各地团练力量,亲自指挥了甘棠、任市的提枪战争,利用军阀矛盾,缴获了一大批武器,为革命武装的建立打下基础。
 
  从这里运筹,王维舟在开江先后建立了普安宣特支、广福特支,并以广福团练大队为主建立了广福游击队(后为川东游击军第二支队),为川东游击军以后的斗争创建了第一支机动灵活的铁军。在这里,王维舟、李家俊等早期革命家经过深思熟虑谋划了武装暴动的方略,领导和发动了震惊全国的万源固军坝起义。调动各方武装,在川东打响了四川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创建了四川最早的工农红军,建立了川东革命根据地。“第二井冈”的名声大振。随后举行的虎南大起义也创下了赫赫声威。在因敌人多次围剿和立三路线强令攻打武汉的错误而遭遇的两次惨重失败后,王维舟和他的同侪们掩埋好战友的尸体,擦干了身上的血迹,都是又回到这里,回到广福、长岭老根据地,回到游击军指挥中心,苦心经营,重振旗鼓,再起东山。王维舟在他的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东征失败后,是曾敬孙变卖家财,捐助六七十条枪,他才得以“开始组织和发动第三次游击战争”。
 
  川东游击军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六年多,在川东一带播下了燎原的革命火种。有了川东游击军的存在,才促使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并选择川东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带,最终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
 
  1933年11月初,川东游击军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为保卫苏维埃政权,红三十三军纵横弛骋于川陕大地,肩负着最艰苦激烈的战斗任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为红四军、红九军、红三十军成团成营成连建制输送了大批兵员和干部。他们和川东地下党组织了数万人将宣达战役中缴获的刘存厚的兵工厂、被服厂、纺织厂、造币厂等全套设备和物资肩挑背扛地送到了苏区后方,每天运送人员达1万名,参加运输的群众达200万人次以上。这些设备和物质建成了红军史上最大的军需工厂,供给了红四方面军作战之需,有的设备还随红军长征搬到了草地继续生产,供给长征作战。
 
  长征中红三十三军将士以大无畏精神参加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斗,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毛泽东曾对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题词:“忠心耿耿,为党为国”。朱德也对红三十三军功绩给予高度肯定:“有着这样一批本地游击队伍,才使入川的四方面军迅速扩大起来。”徐向前元帅在其回忆录中说,红三十三军“有丰富的游击战争经验,与当地人民群众有血肉联系,在川东一带有很大的影响。”原国家主席杨尚昆评价川东游击军在当时的作用,“川东游击军早在红四方面军进川的时候就存在的,有点像中共红军到陕北一样,陕北早有一个红军在哪里。”
 
  川东游击军和红三十三军的英雄们用血与肉为川陕苏区铺成一条大道。杨克明、李家俊、唐伯壮、雷玉书、李光华、蔡奎、曾莱、覃文、蒋琼林、冉南轩、张鹏翥、胡洪疆等一大批红军将领和革命志士或血洒疆场,或慷慨就义、或蒙冤而去。用生命和热血捍卫了正义和信念。正如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诗赞的那样,“川东游击军,人民子弟兵,先烈洒热血,育我巴山青”。
 
  万余人的红三十三军在其存在的三年中,三个师中就有两个遭到张国焘的肃反杀害,被取消建制、改编为红五军时,不足两团人马。政委杨克明、副军长罗南辉,以及列入英名册的官兵3130人和无数无名战士先后血洒疆场、身埋雪山,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从大巴山到延安、从延安到北京,王维舟、李中权、魏传统、李永悌、王定烈、孙继争、万成章、王波、王直哲、刘新权、贺长清等一大批从战争中走来的将星和领导干部不仅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人民军队和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用人生实践了理想,用奉献铸造了品格。
 
  星移斗转,太多的事情虽已久远,但都从未走出我们的记忆。那些巍峨的背影尽管有些模糊,但都没远离我们的视线。在这片用热血和忠诚铸就的土地上,始终流淌着一种历久弥新代代相传的红色精神。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1982年,红三十三军中仅存的红军师长王波带一批老红军数次重访天星寨曾家大院,回顾他们一次次在这里聚会的往事,回顾万源起义后他和李家俊在这里汇报工作,在这里住了八天的那些如在眼前的细节。“这是李家俊在故土巴山的最后八天啊,八天后,他奉调省委,后来壮烈牺牲,再没能回返大巴山。”说到动情处,老人们慷慨激昂,热泪涟涟。
 
  人们不会忘记,中共达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蒋吉平,是他在2010年7月,带领全市各县(市、区)党史办主任赴开江长岭天星寨村瞻仰这个红色圣地,并为之举行“川东游击军指挥中心遗址,川东游击纵队广福支队司令员曾敬孙故居”挂牌仪式。黄金出土、白玉脱尘、久久光辉、慧眼斯人。
 
  人们不会忘记,达州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龚兢业,是他多次为川东游击军指挥中心旧址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题案呼吁。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是因为我们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这是一块讲奉献讲拼搏不胜不休的热土。腥风血雨中,她为革命撑起一片绿荫;艰难竭蹶时,她用家产、生命捐献一腔赤诚。土地革命时,王维舟在这一片率先撑起星火的大纛,解放战争中,曾敬孙又于此打出了起义的旗帜。从这里开始,孕育出的英雄的游击军,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从这里出发,参加埋葬蒋家王朝的红岩队伍,让人们最先看到新中国的曙光。这里的奉献书写了老区历史的厚重,这里的战斗成就了革命老区的光荣。
 
  在建军九十周年,红军入川八十五周年,和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三喜之年,以川东游击军大队长、红军师政委、开国将军李中权之子李洋为会长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研究会在川东游击军指挥中心遗址举办展览,我们这些革命的后来人用文字图片再现那些英烈先贤,我们用文字图片承载并传承无数英烈们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与永久不灭的信仰。通过展览,让人们在这个革命纪念地重温出发时的初心,缅怀先辈功绩,弘扬烈士精神,努力去感受十九大开创的新时代中自身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认真去想想,怎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新目标,在新的征程中继续前进。

       原文链接:达州网

走进开江


主办:中共开江县委  开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开江县委宣传部 开江县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英凯迪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818-8239177 投稿E_MAIR:sckjwxb@163.com 传真:0818-8222254 新闻QQ:372815112
申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2015 开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15-140013      备案号:蜀ICP备16027395号     

川公网安备 511723020000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