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日报网:【地方志·开江篇】“志”说开江风物 - 媒体看开江 - 开江网
达州日报网:【地方志·开江篇】“志”说开江风物

时间:2019-11-29 17:27:03  来源:达州日报网  作者:杨蕙菱 文/图   点击:
  南北朝时期,开江置县于西魏,旧名新宁县,民国三年(1914年)定现名。1400多年来,开江县滋养出拗棒、龙舞、宝泉塔、甘棠胡氏节孝坊等文化和文物,也涌现了六进士、窦容邃、唐在刚等杰出人才。
  该县目前现存乾隆二年、道光十五年、同治八年三个版本的《新宁县志》,建县(公元553年)至1985年、1986—2005两版《开江县志》,以及《志说开江》《开江记忆》《开江金山寺志》等地情类书籍。《开江县志》按事物性质设编立章,从公元553年写起,记述了开江县自然概貌和人文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明代宝泉塔
 
  《开江县志》文化编第七节文物古迹中,第一个介绍的古建筑就是“宝泉塔”。坐落于普安镇宝塔坝村宝泉山的宝泉塔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培修。该塔为砖石结构的七级楼阁式攒尖顶,塔身呈八边形,层层上收,各层均开窗,底层4.1米,通高25.1米。塔门券拱形顶,石拱镌刻双凤朝阳,门被两厢立塑有青狮、白象威镇塔室,门楣上方横匾楷书“宝泉塔”三字,左右为浮雕戏剧人物装点塔身。塔的二级正面刻有“当今皇帝万岁万岁”竖匾,其周为高浮雕五龙捧圣。
 
  部分地方志
  塔内每层设木楼,层间设蹬道相连,右旋直通塔顶,有明代楼阁式建筑的典型特点。宝泉塔塔体各级腰檐皆以青砖叠砌六层挑出,其间施仿木结构装饰性斗拱三道,拱上有筑枋,承托挑出的整角塔檐。若是看得仔细,还能发现檐角顶端堆塑有鸱吻,与塔身相对应。鸱吻象征辟除火灾,因古时的建筑多为木制结构,所以鸱吻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很常见的一种饰物,多被安放于屋脊正脊两端上。
 
  据了解,每檐角下原挂有铜铃,风吹铃响,煞是悦耳。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这也被称作“惊鸟铃”,用于驱散栖息的飞鸟,以保护建筑不被破坏。而当时更为流行的说法是,众生见到佛塔,听到风铃声,便能静心,并得到解脱。《志说开江》里写道,“据传,时任新宁(今开江)知县的李晖,迷信此处地理特殊,会出恶人,便召集邑人于此建塔造庙。”当时的人们一是为了镇住“万宝之泉”,二乃希望惩恶扬善,确保一方吉祥平安,以使宝乡连年五谷丰登。种种行为,仍是出于农耕社会的普遍心理需求。
 
  七月“尝新”
 
  县志民俗篇中记载,旧时的农村有“尝新”的风俗。农历七月,稻谷成熟,开镰前,人们会摘取少许谷粒,去壳搀入米饭中,先祭祖先,再请尊长先食,谓之“尝新”。吃新米饭如同过节般隆重,不论家庭条件好差,都要组织吃新米饭。条件好的,用二两新米放入往年的陈米中煮,或是只用一把没有干浆的稻谷榨点米浆放入陈米中煮,就算是新米饭了。家境困难的,就只能等到新米上市才能吃到。
 
  志书中的图片
 
  民以食为天,“尝新”这一仪式,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者来说格外神圣。到这时,每家买酒、买肉,还得把家中的长辈请来。待米饭做好后,将酒和菜摆桌,全家老小围坐,家长主持仪式,先取一小勺米饭放在一棵树的枝权上以敬天地,感谢老天爷风调雨顺。因开江相传谷种由一条大黄狗取回,所以仪式上,还会取一小勺米饭喂狗。这两个程序走过,人才能开吃。而这其中讲究长幼有序,桌子上年龄或者辈分较高者,以长幼轮流吃,最后所有人才能端碗一起吃饭。
 
  如今稻谷产量大,吃上新米成了轻而易举之事,这个“尝新”的旧式习俗也就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风俗是历史形成的社会传统,其演变的背后正是时代的变迁。昔日种种习俗或是消失,或是简化,最传统的模样只能在地情书中所见。
 
  拔妙乡来历
 
  为与湖南省邵阳市的新宁县区别开来,达州的新宁县更名为开江县。“开江”一词并非随便臆想所取,据开江县地志办负责人介绍,开江县境内有一条河流,位于现在的拔妙乡,叫做“拔妙河”,而它曾经的名字正是开江。这条河从开江县广福镇,经长岭镇、拔妙乡,流向毗邻的重庆开州区。此河虽然不大,但却是开江县和开州区主要的河流之一,在当地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该河两岸的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拔妙乡的矿产资源有石灰石、石膏、煤、铁等;种植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茶叶、烟叶等;林业有松、柏、桑、竹等;药材有杜仲、黄柏、厚朴、银杏等;水果有广柑、橘、桃、李、杏等;养殖业有猪、羊、牛、禽、鱼、娃娃鱼等。此外,这里的风景点也不少,除了“拔妙河”“八洞拱”,还有清朝的“石和尚”(今石和寨),“青烟洞”汛期的天然瀑布,以及海拔1000米以上,达2万亩的森林氧吧长廊。
 
  县志记载,现在拔妙乡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实施667公顷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项目,集中打造2000亩农建综合区现代产业园核心区建设项目。2014年,全乡实现GDP4.2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88元。
 
  该县地志办负责人表示,盛世修史,明时修志,大到全国,小至乡镇,每年社会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尤其是近年来,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社会面貌更新极快。每写年鉴、修志时,工作人员总要赶赴各处,真实、准确地记述开江,以供后人查阅和了解开江历史。

       相关链接:http://www.dzrbs.com/html/2019-11/29/content_585560.html

相关信息:

走进开江


主办:中共开江县委  开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开江县委宣传部 开江县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英凯迪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818-8239177 投稿E_MAIR:sckjwxb@163.com 传真:0818-8222254 新闻QQ:372815112
申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2015 开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15-140013      备案号:蜀ICP备16027395号     

川公网安备 511723020000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