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达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决定》全文 - 周边动态 - 开江网
中共达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决定》全文

时间:2020-09-07 09:43:02  来源:达州日报  作者:达州日报   点击:
  8月31日,中国共产党达州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召开。
 
  会议通过了《中共达州市委关于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决定》。9月1日,中共达州市委印发该决定。
 
  原文如下:中共达州市委关于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加快实现 “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决定
 
  (2020年8月31日中国共产党达州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达州在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简称“双城圈”)、协同建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简称“示范区”)中更好地担当国家使命、服务战略全局、做好示范引领,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中共达州市委四届九次全体会议进行了深入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城市风光朱敏摄
  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建设“双城圈”、创建“示范区”的重大战略部署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两个大局”和长远发展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把握大势、统揽全局的深谋远虑和战略决断,体现了对成渝地区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也赋予了达州重大的政治责任、历史机遇和发展使命。全市上下务必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信心,把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主动担当、主动破题、主动作为,切实增强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深刻认识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是达州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战略决策,是拓展对外开放空间的重大部署,是形成强大战略后方的长远大计,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是达州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发展使命,全市上下必须将其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努力在落实国家战略中展现达州担当、贡献达州力量。必须强化政治站位,始终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于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的全过程,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实践指向,对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思路、重大部署、重大举措,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必须强化政治担当,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加强同国家战略对接、政策衔接、功能链接,紧贴达州市情、联动“万达开”、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系统谋划一批推动达州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改革,为国家发展大局作出达州贡献;必须强化政治自觉,切实增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一盘棋”思维,聚焦建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战略目标,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体制机制、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效率推进,促进市域经济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发展能级整体提升。
 
  (二)深刻认识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是达州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必将推动达州在全国全省的战略位势显著提升、战略空间延伸拓展、战略潜能充分激发、战略格局深刻改变,其带来的战略牵引力、政策推动力、发展支撑力前所未有。达州要牢牢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突出“补齐短板、积蓄后劲”,抢抓完善基础设施新布局的机遇,谋划推动一批期盼多年、奠基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尽快落地,加快建成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突出“全面跨越、整体提升”,抢抓塑造区域协同新格局的机遇,夯实全市经济总量“冲刺4000亿”、城市规模“建设双300”的基础,加快建成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突出“承接转移、打造集群”,抢抓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的机遇,高质量承接成渝两核、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促进新兴产业集聚集约、优势产业成链成群、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加快建成川渝地区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突出“集聚要素、增添动能”,抢抓培育创新驱动新优势的机遇,做强创新平台,做优创新生态,推动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加快建成川渝陕结合部科技创新高地;突出“多维拓展、全面开放”,抢抓形成全面开放新态势的机遇,打造一流开放平台,培育一流开放主体,营造一流开放环境,加快建成川渝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突出“创优生态、绿色发展”,抢抓迈入绿色发展新阶段的机遇,强化生态建设、保护和利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进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打造川渝地区践行“两山论”绿色发展样板区。
 
  (三)深刻认识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是对达州干部的重大实践检验。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关键在落实、核心在干部、成败在作风。这是对达州干部思想解放的重大检验,落实国家战略需要具备前瞻意识和创新思维,需要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和创新模式,做到思想上解放、眼界上开阔,切实破除惯性思维、路径依赖,推动全市干部眼光向内看问题、眼光向外找差距、眼光向上寻政策,把思想解放作为破冰突围的先导,用新理念研究新情况、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新举措开创新局面。这是对达州干部能力素质的重大检验,融入“双城区”、建好“示范区”是对全市干部服务全局、抢抓机遇、推动发展、解决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等综合能力的检验,必须推动领导干部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加速能力提升,全面提升能力素质、专业素养、服务水平,避免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努力成为推动国家战略落实的中坚力量和行家里手。这是对达州干部工作作风的重大检验。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机遇与挑战并存,区域内的各地都处在新的起跑线上,谁谋得远、看得准、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率先突围;一旦错过机遇,在区域竞争中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发展就会掉队落伍。这就需要全市干部以夙夜在公、只争朝夕的状态,以攻坚克难、锲而不舍的精神推动工作落实,真正做到大事立说立干,急事当断则断,难事不避不让,紧盯目标、铆足干劲,集中精力、破难攻关,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在新一轮区域合作与竞争中率先崛起。
  魏兴互通立交达州日报社航拍队摄
  二、构建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协同发展新格局
 
  坚持以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为战略引领,对标对表经济总量“冲刺4000亿”、城市规模“建设双300”的目标任务,强化主城支撑,提升县域水平,做好区域协同,在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中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四)强化主城支撑带动。围绕2035年建成“双300”国家Ⅰ型大城市奋斗目标,强化“中心带动、三区协同”,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发展质量。做大中心极核,坚持“南拓、东进、北联、西跨”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达州空铁新城、亭子新城、魏蒲新城等城市新组团,着力优化调整中心城区开发空间,进一步壮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积极发展对外交通网、产业链,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实现开江撤县设区,加快第二水源建设,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吸引周边地区的人口、产业和资源向中心城区集聚。加强与万州、开州主城联动,推动三地相向发展,协同打造万达开都市圈。做强“三区”支撑,支持通川区围绕“品质通川”建设,培育壮大总部经济,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壮大“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公铁物流”四大产业园区和国家级川菜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建设川渝宜居消费新中心和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支持达川区发挥主城拓展空间、产业承载纵深和空铁公交通优势,重点发展新材料、现代物流、电子信息与大数据等产业,加快推进亭子新城、产业新区等产城融合发展,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部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支持达州高新区围绕主城南拓战略,积极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高铁南站优势,加快建设“中国纤谷·智汇新城”,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活跃强劲增长极。
 
  (五)提升县域发展水平。支持各县(市)在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互补发展,加快形成“产业支撑、文旅繁荣、城市崛起、乡村振兴”的县域发展新格局,夯实经济总量冲刺4000亿县域基础。支持大竹县加快建设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大竹省级经开区和四川体育产业园区等引领型大园区,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产业,做好重庆地区关联产业配套和转移承接,打造川东北渝东北产业集聚新高地和川东北渝东北开放合作新高地。支持宣汉县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利用,打造天然气、锂钾等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和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巴文化传承创新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培育,建设川渝毗邻地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先行地。支持渠县特色高质量发展,壮大盐化工、轻纺服饰、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家居、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集群,建设巴文化文旅融合示范区,打造川渝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示范地、产业承接示范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最美生态滨江公园城市。支持开江县发挥“达州东向出川门户和桥头堡”作用,统筹推进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加快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区、现代粮油物流产业示范区和智能制造(阀门)先行试点示范区,打造川渝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支持万源市走生态绿色发展和全域旅游之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康养、红色旅游、绿色建材等主导产业,推动生态价值转换,建设川东北渝东北革命老区发展示范区、生态经济引领区和全国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六)推动毗邻协同发展。推动“万达开示范区”统筹发展,牢固树立万达开“一体化”“一家亲”理念,加快建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成链成群,科技创新协同协作,生态环境联防联控,体制机制创新创优,对外开放深入深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全国省际交界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推动达渝毗邻非示范区联动发展,与重庆梁平区、垫江县等地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打造践行“两山论”样板区;与重庆城口县加强旅游、交通项目合作,加快建设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协同建设城(口)宣(汉)万(源)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推动川东北一体发展,推进“五市”规划对接、产业融合、设施互通、资金融通、资源统筹、服务共享,强化与南充“双核”引领,共同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推动与成都、重庆融入发展,进一步加强与成都、重庆的经济人文交流和公共服务对接,积极承接成渝产业转移,打造川渝陕结合部核心增长极,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
  开江稻田+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何努摄
  三、聚力推动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的重点任务
 
  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强化“万达开”统筹发展、协同联动,围绕交通物流、产业体系、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体制机制、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增动力,在加快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的伟大实践中展现达州担当。
 
  (七)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畅通交通物流大通道
 
  ——建设对外战略大通道。聚焦“外畅”,围绕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和成渝双核路网,加快高铁、高速大通道建设,打通东出北上、联西接南大通道,实现高铁、高速复合通道畅连成渝“双核”,构建大容量快速通道群,实现成都、重庆、万达开“铁三角”1小时通达。协同推进成达万、西达渝高铁建设,加快完成铁路达州枢纽总图研究,确保达州铁路编组站建设纳入国家铁路“十四五”规划;推进达州至巴中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工作;开展兰州经广元至达州高铁、达州经开州、巫溪至襄阳高铁,达州至绵阳等铁路规划研究,建设四川东出长三角、北上京津冀的铁路主通道。开工建设镇巴经渠县至广安高速,规划建设达州经广安至重庆高速公路和达州金垭机场—广安—重庆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的直线高等级快速通道,加快融入重庆经济圈。研究规划绵阳—达州—襄阳、达州—镇坪—十堰高速公路,推动达州与中原城市群高速直达。
 
  ——建设区域直连大网络。聚焦“内联”,打造“万达开”同城化通勤网,构建立体互联的综合交通网络,实现半小时通达。推进达州至万州铁路扩能改造。开展达州至万州直达快速通道前期工作。规划建设万源八台山至宣汉巴山大峡谷至开州主城快速通道,优化调整“万达开”区域内国省干线路网规划,实施达渝毗邻地区直连通道建设,着力提升毗邻区域公路畅行能力,完善区域路网体系。加快达州机场大道、达宣、达开等市域快速通道建设,推进达州主城区至宣汉、开江、高铁南站快速公交(BRT)建设,加快以撤并乡镇、行政村为重点的县乡道路、乡村道路和农村瓶颈路建设,构建达州主城区与县(市)、县(市)与乡镇1小时交通圈。
 
  ——建设航空航运大口岸。紧盯成渝地区第一大支线机场目标,积极争取达州航空口岸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按照国家开放口岸标准进行机场总规修编,加快达州金垭机场建设并尽快投用,逐步开通至全国各大中城市航线。加快完善达州金垭机场集疏运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临空产业,拓展航空物流空间。研究制定航空物流规划,积极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合作,主动融入成渝航线网络体系。强化与万州五桥机场等周边支线机场资源整合,错时错位经营航线航班。加快推进万源、宣汉、渠县通用机场前期工作,争取建设川东北低空空域协调运行分中心,建成成渝地区区域性航空枢纽。积极参与万州港泊位建设,共同打造川渝水上综合客货运枢纽。
 
  ——建设综合物流大枢纽。围绕打造“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和国际货物集散地目标,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载体,加强进出口货物资源集聚和通达能力建设,加快市域物流枢纽节点优化布局,着力构建畅联全球的物流通道服务网络。加快秦巴综合物流园建设,推动集装箱基地、铁路专用线等铁路功能设施建设,构建综合性铁路货运枢纽。深化达州与万州、广西北部湾地区合作,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秦巴地区运营中心、秦巴地区(达州)组货基地和西南冷链物流基地,做大做强成都经达州至万州港铁水联运班列、达州-北部湾“冷链+普货”班列和中欧班列达州专列。拓展保税、加工、配送、报关、报检、货运代理等功能,加强与沿海沿边港口合作,促进沿海沿边港口功能向达州延伸,加快建设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秦巴(达州)国际铁路无水港。
 
  (八)推动产业发展成链成群,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区
 
  ——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坚持“工业挑大梁”不动摇,围绕能源化工、新材料、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和大数据、农产品加工、医药健康6大重点产业集群,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集群产业链条、加大工业企业招引、强化园区承载能力为重点,推动传统制造业迭代升级、优势制造业延链补链、新兴制造业集聚集约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制造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增强工业经济新优势。加快达钢集团异地搬迁,转型发展钒钛多元复合新材料,打造西南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现代钢铁生产基地和生态型工业旅游景区。加快天然气产业“二次创业”,推动天然气化工向精细化高端化转型,协同建设好国家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大力推进锂钾资源综合开发,建设全国首个深部卤水锂钾综合开发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协同打造全国重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打造现代服务业升级版。围绕区域服务业发展新态势,优化全市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5+5”现代服务业体系。提升发展商业贸易、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和数据服务、文体旅游5大支柱型服务业,推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发展人力资源与教育培训、商务会展、巴渠美食、医疗康养、家庭社区服务5大成长型服务业,推动做大做强,提速增量。积极创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开展区域品牌提升行动,协同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批高端服务品牌,争创省级服务业强县1—2个,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统筹“万达开”及毗邻地区旅游资源,协同组建“大巴山·大三峡”文化旅游发展联盟,共建“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和“大巴山”“大三峡”旅游环线,全面塑造“巴山夜雨·水墨达州”文旅品牌,建设巴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发展高地。
 
  ——打造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紧紧围绕现代农业“9+3”产业体系,突出“富硒、绿色、生态、有机”特色,进一步优化农业主体功能和生产力布局,积极构建低碳、低耗、绿色、高效的加工体系和流通体系,推进特色优势农业绿色发展转型,提升达州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全力打造“双城圈”绿色生态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支持大竹县创建四川省苎麻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区。支持各地与毗邻地区发挥产业优势,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因地制宜打造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带,建设川东北渝东北优质粮油果蔬茶药健康养殖集群,共建万达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示范区。支持明月山地区联动打造“明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坚持以现有产业园区为基础,推行“一区多园”空间布局和异地孵化+异地园区“双异”模式,强化园区基础配套、服务配套、产业配套、机制配套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积极争创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聚焦“6+3”重点产业,加快编制产业承接规划,科学确定产业承接准入标准,完善产业承接推进机制,优化产业承接空间布局,大力引进绿色发展、成长性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企业。探索“飞地园区”合作模式,与万州、开州及毗邻地区建立区域产业承接协调机制,完善信息对接、权益分享和税收分成等政策体系,联动承接产业转移。
 
  (九)推动科技创新协同协作,打造活力强劲科创园
 
  ——做强创新平台。主动融入中国西部科学城建设,全力争取纳入“一城多园”布局,建设中国西部科学城(达州园)。围绕纤维材料、天然气、锂钾等优势产业和资源,加速建成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重大科研平台。整合“万达开”科技创新资源,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协同争取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基地)。规划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科创走廊,组建万达开高校、院所科技创新联盟,联合建设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和专家库等,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共用,推动区域创新融合发展。
 
  ——做优创新生态。强化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全面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深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探索试点科研事业单位区别于其他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金融服务体系,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过程的财政资金支持引导机制,加大科技专项资金对重大科技成果在达转化的支持力度。深入实施“达州英才”计划,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创新型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急需紧缺人才入驻达州。协同万州、开州共同出资设立协同创新联合基金,重点支持区域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实施研发项目,积极对接巴蜀科技云服务平台,主动参与“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川渝科技学术大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行政管理和司法保障协同机制,推动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
 
  ——做实成果转化。强化科技服务产业、服务企业功能,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融合,推动“6+3”重点产业分别建立行业内的专家服务团队,构建“一产业一科研服务团队”格局。依托国家科学技术转移西南中心达州分中心,规范和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加强原始创新成果转化,推动一批重大成果转移和产业化。联合万州、开州共建区域技术交易市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达州企业开展合作研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达转化。大力支持本地高新企业上市交易。
 
  (十)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区
 
  ——强化生态共建。建立健全“万达开”及川东北渝东北生态环境共建机制,协同推进跨省界、市界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及修复,统筹推进州河、巴河、渠江、明月山、铜锣山、华蓥山等生态廊道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环城森林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协同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打造森林城市群。协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转化模式,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强化环境共保。协同“万达开”及川东北渝东北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统一保护标准和环境准入政策,落实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严守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深化跨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探索建立常态化生态补偿机制,切实落实嘉陵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强跨界河流联合巡查。联动周边,建立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强化生态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协同,推进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实现环境执法联动、风险应急联动、预警预报联动。探索“万达开”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立法。
 
  ——强化污染共治。联动打好污染治理“三大保卫战”,建立污染防治攻坚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清单,健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以坚决打好“八大攻坚战”为重点,深化跨界水体污染联防联治,探索毗邻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综合实施“控煤、减排、压尘、控秸、治车”措施,推进重点区域污染源协同治理;实施耕地土壤环境联防联治,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和区域技术交流,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危险化学品跨界运输管控协作,推进市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中心和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建设,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
 
  (十一)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创优,打造活力十足动能源
 
  ——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项改革部署。协同万州、开州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为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探索新路、作出示范。深化经济体制、农业农村体制、金融体制、财税体制等重要领域改革,推动要素市场高效配置。深化事业单位、国资国企、行政审批制度、司法体制、文化教育卫生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市场监管体制等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形成系统性、实质性、突破性改革成果。深化县域经济综合改革,推进县级市改革,开展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创新重点领域合作机制。以建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为统领,支持行业、部门打破行政壁垒开展区域合作,探索联合建立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基金,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环境等共建项目。创新组织管理、资源配置、产业协作、利益联结、联合立法、联动执法、考核评价等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区域内政策争取、标准对接、产业转移、基础建设、园区合作等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探索建立财税分享机制,明确GDP、税收等分成方式,推动异地办税、区域通办。
 
  ——创新要素市场配置机制。积极争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统筹实施跨区域城乡土地调查、规划、整治、登记等,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平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支持建设用地资源向重点区域倾斜,争取建设用地指标、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试点。深化水电气改革,争取建立区域内最优价格共享机制。规划建设川渝陕结合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导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人才引育机制,探索创建万达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进跨区域人才资质互认共享。加快金融集聚区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区域内金融政策、金融产品共享。
 
  (十二)推动对外开放深入深化,打造开放经济新高地
 
  ——建好对外开放平台。推进达州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支持符合条件的经开区争创国家级经开区,加快推进“秦巴新区”建设工作,着力建成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引领区、四川东向开放合作先导区、成渝先进制造业基地、高品质生态宜居新城,创造条件力争进入国家级“三峡新区”,协同创建万达开工业合作示范园,打造“万达开”统筹发展重要承载平台。积极创建国家内陆铁路对外开放口岸,全力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或保税物流中心(B型),争取将达州纳入四川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缔结一批国际、国内友好合作城市,建设一批出口示范园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和中外合作园区。高水平打造商务会展平台,做大做强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等会展品牌,提升对外开放影响力。
 
  ——培育对外开放主体。完善国有资本对外开放的监管体系,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各类所有制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深度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协作。支持本地优秀企业吸纳先进生产要素,打造知名产品品牌,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抢占价值链高端前沿,培育一批具有全国或者全球竞争力的对外开放主体。围绕“6+3”重点产业定位和目标,坚持招大引强和规模集群,紧盯“三类500强”,主动配套成渝地区产业发展,大力开展集群招商、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一批对达州产业结构调整有影响力的企业,借势借力培育对外开放主体。
 
  ——优化对外开放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网上办”“一窗办”“限时办”,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严格兑现“6+3”重点产业招商引资最优政策、最强保障,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坚持最好服务、最快办结,破除企业发展隐形成本。建立领导服务重点企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问题清单制度,常态化开展跟踪服务,推动洽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盈利。推动“万达开”政务服务一体化,实现办理端口跨区域互通、主体信息跨区域共享、审批结果跨区域互认,建立协同招商引资平台,推动招商引资政策有机衔接。
 
  (十三)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建设民生供给幸福圈
 
  ——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教育中心,争取国家增加研究生、本科招生计划,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到达州投资建校、开办分校。大力实施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工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普通高中品牌建设工程、中职教育特色发展工程、高等教育扩容提质工程,着力培塑达州教育品牌。重点发展职业教育,高品质建设达州西南职业教育中心和泛美达州航空职教城,打造西南职业教育高地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整合“万达开”及毗邻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组建多领域多层次教育联盟,推动资源共享、平台共融、学科共建、人才共育,全面加强教育交流合作。
 
  ——共建共享医疗卫生资源。协同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积极推动三甲医院和国家级特色专科创建,加快建设华西达州医院、达州奥美德国际医院,争取省人民医院、省骨科医院在达州建设分院,推进区域疑难重症救治中心、医疗综合救治中心、中医医疗保健中心、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创建,塑造达州医疗品牌。协同推进达州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补齐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三大体系短板,加快建设达州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提升达州疾控体系实验室检测能力,建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打造万达开公共卫生安全示范区。与万州、开州协同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以医联体、专科联盟等方式实现“万达开”医疗资源共享,谋划“万达开”健康服务业多元化发展,共建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共建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动万达开及川东北渝东北构建就业服务共享协作机制,推进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备案、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等事项互认。推进退役军人事务合作,提高退役军人保障服务水平。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户口便捷迁移、居住证信息共享,协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养老、工伤、社会保险协同互认、无障碍转移接续和风险防控合作机制,推行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和异地贷款。协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现社会组织监管信息互通互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建立健全防返贫机制,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西南地区跨省医保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共建共享基层治理成果。全面完成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和村民小组优化,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强化对基层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形成的新型农村社区综合治理机制,深化城乡结合部城镇社区治理。积极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批试点合格城市,大力实施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化”工程,加强城乡基层综治中心实体化、实战化建设,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诉访源治理,对标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要求,完善平安联创、网格联动、区域联防等机制,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推进城乡公共安全、市场监管、“四城同创”等执法与综合治理一体化,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达州版,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风险不外溢,矛盾不上交”,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达州、法治达州、善治达州。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安全生产等领域联合执法、应急联动和司法协作,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健全城乡基层安全体系。
  梨树坪湿地公园达州日报社航拍队摄
  四、凝聚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的强大合力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高效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凝聚建设合力,确保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落实。
 
  (十四)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建立并落实“万达开”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协调会议制度,建立人员互派的联合办公室,组建“万达开”三地相关部门参与的九个专项工作组,构建畅通高效的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机制。成立市域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暨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领导小组及专项工作组,负责与省级层面的对接汇报,开展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改革研究决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建立健全市级部门和县(市、区)工作推进机制,积极衔接跟进国家规划纲要及省实施意见、行动方案和国省“十四五”规划及重大专项规划,对涉达事项实施清单化项目化管理。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把重点任务和事项纳入综合目标考评,定期开展督查通报、效果评估和结果运用。
 
  (十五)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坚持“干字当头、快字为先”的工作基调,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抢抓机遇、担当作为、实干快干,以时不我待的冲劲、只争朝夕的干劲、逢山开路的闯劲、久久为功的韧劲,在建好“示范区”中谋好达州的局、干好达州的事、成好达州的业。鲜明“崇尚实干、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用人导向,更加注重在建好“示范区”一线识别、选拔和任用干部,营造更加浓烈的干事创业氛围。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大力鼓励各级干部解放思想、事不避难、大胆作为。
 
  (十六)凝聚各方建设合力。各地各部门要以全局的眼光胸怀全局、服务大局,以改革的思维应对变局、开拓新局,谋新招、亮实招、出硬招,为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贡献力量。强化人大立法、监督等职能,发挥政协协商议政、民主监督作用,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积极献计出力,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作用,推动建立万达开商会联盟、产业联盟、创新联盟、行业组织、商(协)会等开展跨区域多领域合作。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增进社会共识,激发公众参与,凝聚最广泛最深厚的建设力量。
 
  中共达州市委办公室
 
  2020年9月1日印发

相关信息:

走进开江


主办:中共开江县委  开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开江县委宣传部 开江县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英凯迪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818-8239177 投稿E_MAIR:sckjwxb@163.com 传真:0818-8222254 新闻QQ:372815112
申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2015 开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15-140013      备案号:蜀ICP备16027395号     

川公网安备 511723020000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