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足“七拼”劲头 勇创一流业绩 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达州篇章 - 周边动态 - 开江网
铆足“七拼”劲头 勇创一流业绩 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达州篇章

时间:2023-02-23 14:38:55  来源:  作者:   点击:
  铆足“七拼”劲头勇创一流业绩
  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达州篇章
  ——在市级领导干部和县处级主要负责同志学习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读书班结业式上的讲话
 
  (2023年2月23日)
  邵革军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次读书班有序高效完成各项学习研讨任务,即将圆满结业。5天来,大家围绕“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达州篇章”主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使命担当、良好的精神状态全程参与,通过个人自学、专题辅导、分组讨论、主题发言等形式,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不断加深了对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的理解把握,进一步结合实际明确了前进方向、厘清了思路办法、凝聚了奋进力量,达到了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目的。
 
  总体来看,这次读书班办得很好、很成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政治立场更加坚定。通过学习,大家对“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领悟更加深刻,进一步增进了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二是学习把握更加深刻。通过学习,大家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把握更加全面,进一步深刻认识了大会确定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决策,准确把握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髓要义,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是扛起使命更加自觉。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作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的重要部署,是省委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的战略谋划,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了牢牢扛起省委赋予的建设“一区一枢纽一中心”、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新篇章的主动性和坚定性。四是担当精神更加强烈。通过学习,大家表示一定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大力弘扬和坚定践行“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优良作风,始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总之,这次读书班拉开了擎旗奋进的序幕,发出了击鼓催征的号角,宣示了再建新功的决心,必将对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达州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加强理论武装的过程,也是一个常学常新、常悟常进的过程。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必须坚持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读书班期间,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主题、方向、角度进行了专题辅导,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学习贯彻方向。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结合读书班专题辅导,着重把握好党的二十大的主题,把握好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把握好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深刻论述,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把握好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部署,把握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在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示范带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有力,结合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拿出细化落实的具体方案,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在我市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达州现代化建设开局起步的关键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在新征程上满怀信心、斗志昂扬地“开新局、展新貌、谱新篇”至关重要。去年6月7日~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期间,反复强调“拼”的精神,深刻指出“我们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都是拼出来的。同时,我们不能满足于此,还要勇往直前,更上一层楼”。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新的征程上,我们遇到的困难还会很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准备迎接挑战、接受考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就是这样推着国家往前走,让人民群众奔着更好的日子去”。这些话语饱含深情、蕴含哲理、催人奋进,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魄力,指明了我们奋进新征程最需要展现的精气神和意志力。去年,面对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多条战线作战的严峻复杂形势,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上下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超常举措保运行、稳大盘,大力实施“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攻坚行动,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全省经济运行走出了一条从震荡下行到企稳回升的复苏曲线。今年新年伊始,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拿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劲头,以“满格”的状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全力以赴拼开局、抢进度,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拼得全年“满堂彩”。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这些重大决策部署,要求我们必须以“拼”的精神苦干实干,力争上游、赶超一流,努力交出一份让省委满意、人民满意的高质量答卷。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每一步都不可能轻而易举,每一步都必须付出艰辛努力。尤其是在当前外部环境风高浪急、宏观经济继续承压、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沿着党中央和省委指引的方向,永葆“拼”的精神,以奋斗奋进姿态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达州现代化建设事业破浪前行、行稳致远。下面,结合近段时间的学习思考,我重点围绕“铆足七拼劲头、勇创一流业绩,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达州篇章”,与大家交流七个方面。
 
  第一,铆足“牢记嘱托勇当先”的拼劲,加快推动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给我们推动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晓晖书记高度重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去年5月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牵引”。党代会闭幕的第二天,晓晖书记率领新一届省委常委班子调研“双城圈”建设并召开省委专题会议,要求推动“双城圈”建设全面提速、整体成势。去年6月29日,晓晖书记率四川党政代表团赴重庆参观考察,出席推动“双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共同提出携手打造新时代区域合作“新样板”,为国家发展全局作出川渝更大贡献。重庆市委袁家军书记去年12月8日到重庆工作以后,当月22日就召开重庆市推动“双城圈”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当月30日就率队到成都参加推动“双城圈”建设党政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并在今年1月28日春节上班第一天召开重庆市建设“双城圈”工作推进大会,在2月13日的重庆市市管干部研讨班上,又明确提出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号工程”,要求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这些充分彰显了川渝两地牢牢扛起党中央赋予的战略使命,加快推动国家战略实施的强烈使命担当、科学谋划部署、务实有力举措。
 
  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发展不等人,一步慢则步步慢,快一步就胜一筹。当前,我们必须牢牢扛起党中央和省委赋予的时代使命,抢抓“百年难遇、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推动达州在“双城圈”建设中顺势而为、借势而起、乘势而上,助推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化发展。一要抢抓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总体方案获批机遇。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总体方案》。我们要加强与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对接,抓紧准备即将召开的万达开党政联席会第三次会议各项工作,全力推动《总体方案》落地落实,力争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着力打造省际跨区域协同发展典范。二要抢抓川渝两地强力推动“双城圈”建设机遇。达州既是万达开“示范区”、川东北“副中心”的重要承载城市,又是促进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化发展、带动成渝地区北翼振兴的重要支点,战略地位特殊、职责使命重大。我们要重点抢抓川渝第六次党政联席会议提出的“川渝两地深化毗邻地区合作,加大合作共建功能平台支持力度,打造一批桥头堡城市”机遇,重点在“共创共建国家级产业园区、争创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打造铁水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以及推进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试点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在“双城圈”建设中彰显更大价值。三要抢抓省委省政府“一中心一方案”支持副中心建设机遇。今年1月召开的省“两会”上,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一中心一方案”支持3个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加快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我们要加强同省发改委等牵头部门的汇报争取,力争产业培育、园区发展、基础建设等牵引性事项得到省级层面支持,助推我市优势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跨越发展、城市能级加速提升,同南充市一道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
 
  第二,铆足“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加快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目标。省委提出“四化同步”,既要求各地在2035年基本实现“四化”目标,又必须突出重点和主次,坚持工业兴省,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此,我们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一体布局、功能上耦合叠加。一要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主引擎。从全省乃至西部地区来看,达州工业起步较早,最初的“家底”来自三线建设时期,历史上曾出现过两轮发展高潮。第一轮是九十年代,那个时期培育壮大了达钢、达棉、川环科技、新达泵业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名牌,“四川工业重镇”的美誉由此而来。第二轮是“十一五”时期,达州抓住天然气开发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能源化工及相关产业,引进培育了中石化普光净化厂、中石油罗家寨净化厂、瓮福化工、玖源化工等知名企业,从而赢得“中国气都”这张名片。但随后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我们的工业发展虽有进步,但相对速度慢了一些,出现了明显差距。一是总量不够大。2022年我市全部工业增加值为627.1亿元,在7个区域中心城市中排名第6位。二是工业占比不够高。我市工业占GDP的比重、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在7个区域中心城市中分别居第6位、第7位。三是大企业支撑不足。全省100强企业达州仅有2家,总产值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2家、50亿元以上的2家、10亿元以上的也才20家。对此,我们要以“加快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为目标,坚定不移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不断夯实“3+3+N”现代产业集群主体支撑。二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实现产业迭代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下一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大胆探索实践,积极为达州工业腾飞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三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产业是城镇化的最大驱动力,近年来宜宾市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为牵引带动城市快速发展,仅四川时代1户企业就吸纳1.5万人就业,项目所在地三江新区管理人口短短3年时间就从23万增至35万,一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为此,我们要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一体、互动发展,更好实现城镇宜居宜业。四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依托新型工业化抓紧补齐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这个突出短板。我们要大力推动农业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进一步提升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三,铆足“知重负重闯难关”的拼劲,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体现了党中央对城乡发展形势的清醒认识和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鲜明态度。
 
  自2014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我市农村贫困人口逐步脱贫,乡村建设全面加强,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达州作为全省常住人口第3的城市,既有大城市、又有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尤为明显。从人口结构看,农村人口占比持续下降。目前,我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8%、比2012年提高14.7个百分点,特别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幅减少且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7.4万人、占全市劳动力总数的54%。从产业结构看,农业占比持续下降。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21.9%降至2022年的17.3%。从空间结构看,城乡空间体系面临重构。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66.5平方公里、10年新增138平方公里,相应的自然村数量逐步减少。虽然城的比重上升、村的比重下降是不可逆的大趋势,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无论城市发展到哪一步,农村都有大量人口、乡村都会存在发展,这也是客观规律。即便将来我市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仍有150万人以上。为此,我们必须以攻坚拔寨、闯关夺隘的拼劲,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现代文明向乡村传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形成城乡共同繁荣新局面。一要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循环。聚焦农村产权制度、户籍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梳理一批影响城乡融合的机制问题,下定决心集中攻克,以改革办法切实打通城乡要素流动障碍。二要抓好基本公共服务覆盖。以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片区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托,加快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下沉、向农民倾斜,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无差别、生活品质无落差。三要扎实稳妥推进城乡建设。坚持各美其美、因地制宜,注重留住文化根脉,不能搞整齐划一、同质化发展,真正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第四,铆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拼劲,加快推动双园驱动发展
 
  高新区、东部经开区是引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发展成效可圈可点。去年,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以上,在全省20家省级高新区综合绩效评价中排名第1;东部经开区加速成势,22个重大牵引性项目全面开工,圆满实现“一年成形”发展目标。特别是,蜂巢能源锂电零碳产业园6月正式签约、11月即实现开工建设,达钢搬迁升级项目主体工程仅用70天时间就完成3500余万立方米土石方挖填,充分展现了“昼夜兼程、雷厉风行”的干事速度和“大干快上、战天斗地”的拼搏豪情。这也说明,按部就班干不出超常规的领跑“加速度”,四平八稳带不来跨越式的发展“成绩单”。我们必须乘势而进、大干快上,扎实推动“双园驱动”发展,努力创造不负伟大时代的新业绩。一要推动高新区“提档升级、成势见效”。高新区在全省20个省级高新区中唯一纳入“集成授权改革试点”,要抢抓机遇、加劲加力、敢冲敢拼,努力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发展上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力争今年创建成国家级高新区。二要推动东部经开区“全面提速、夯基蓄势”。近期,东部经开区麻柳智造城园区总体规划暨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正在公示,标志着东部经开区建设发展进入加快推进的新阶段。要紧紧扭住达钢搬迁转型升级发展项目“一号工程”,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招引、公共服务配套等,奋力打造全市工业制造业新引擎和“产城绿乡”深度融合的城市新区,确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名列全市前列。三要推动各园区“争先进位、竞相发展”。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双园驱动”战略,就是要以市直园区示范带动各县(市、区)推动优势资源向园区配置、优质企业向园区集中,不断提升产业园区的承载力、创新力、竞争力,引领带动各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县(市、区)园区要按照“1+1”产业定位,错位发展、竞相发展,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和大项目集中,不断提高园区发展水平,逐步构建起园区建设“多点开花、争先进位”的生动局面。
 
  第五,铆足“积厚成势夯基础”的拼劲,加快推动一核两翼发展
 
  县域经济是达州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总体来看,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7个县(市、区)经济总量均突破了150亿元,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区2个、中国西部百强县3个、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2个,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去年5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为在新征程上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今年,省委还将召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遴选一批有潜力的县(市、区)给予重点支持,各地要抓紧争取汇报,力争更多的县(市、区)获得省上支持。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一核两翼”区域发展布局,厚积薄发、夯基蓄势,扎实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要坚定壮大中心城区。相较于绵阳、宜宾等城市,我市中心城区发展呈现经济总量占比不大、首位度不够高、吸引力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要坚持中心城区优先发展,以“南拓、东进”城市发展策略为引领,加快推动通川区、达川区、高新区、东部经开区和开江县同城化进程,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极核。二要推动北翼特色发展。万源市、宣汉县两地充分发挥绿色生态资源和天然气、锂钾资源优势,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万源市在全省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中脱颖而出,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宣汉县两年连跨两个百亿元台阶、GDP突破600亿元大关,2022年宣汉县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从第196位跃升63位、居第133位。下一步,万源市、宣汉县要继续发挥优势、推动特色发展,争当各自赛道上的“单项冠军”,特别是宣汉县要力争今年创建成全国百强县。三要提升南翼发展能级。大竹县、渠县经济总量均超过400亿元,连续多年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县”。下一步,大竹县、渠县要坚持“大县应有大作为、大贡献”的理念,加快“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步伐,推动县域经济追赶跨越,力争在中国西部百强县排位大幅跃升,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特色示范区。
 
  第六,铆足“一片丹心为人民”的拼劲,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扎实办好全年53件民生实事,持续开展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一要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现阶段全市各类困难群众基数仍然较大,有低保对象39万人、特困对象3.65万人,需要长期的政策兜底。我们要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保障、更有盼头。二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持续办好人民满意社会事业,倾力打造区域职业教育高地,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成幸福宜居中心,努力让人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三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我市是国家原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十分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偏低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我们要坚定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第七,铆足“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沉着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推进现代化达州建设,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奋勇搏击、迎难而上,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一要守牢生态底线。去年,我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3天、增加19天,增幅全省第1。我们要坚决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努力让达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更美。二要守牢安全底线。我市地处“秦巴山地质灾害分布区”、“四川盆地东部大暴雨、山洪、滑坡区”和“川东伏旱气候区”交汇地带,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我市煤矿、非煤矿山、燃气等领域安全监管点多线长面宽,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城乡消防等领域安全事故易发多发,护民生、保安全的任务重、压力大,容不得丝毫放松、来不得半点侥幸。我们要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深入开展安全风险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持续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三要守牢稳定底线。我市是人口大市,各类利益诉求群体量大面宽,各类涉稳风险隐患相互交织,特别是房地产、金融等重点领域尤为突出,对社会稳定形成强烈冲击。我们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力打好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扎实抓好反恐防暴、扫黑除恶、社会治安、矛盾化解、信访维稳等各项重点工作,坚决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四要守牢作风底线。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总结大会、市纪委五届二次全会的安排部署,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匡正“四心”、转变作风,持续锻造“六个模范”班子、“五个优秀”干部,为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提供坚强保障。
 
  同志们,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铆足“七拼”劲头、勇创一流业绩,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带着新一年的美好期许,一起奔跑、一起追梦,一起奋斗、一起拼搏,努力绘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壮美画卷!

相关信息:

走进开江


主办:中共开江县委  开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开江县委宣传部 开江县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英凯迪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818-8239177 投稿E_MAIR:sckjwxb@163.com 传真:0818-8222254 新闻QQ:372815112
申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2015 开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15-140013      备案号:蜀ICP备16027395号     

川公网安备 511723020000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