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打通村级末梢监督“最后一公里”,根据全县村(社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审计机关积极开展“提级审计”工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多形式指导,助推业务提升。建立归口股室联系乡镇工作制度,对村级财务审计工作进行跟踪督导,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组建4个“片区审计站”,择优选派内审人员26名,组织召开5次内部审计业务培训会,审计干部定期到乡镇内审办公室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困难,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场为乡镇内审人员解疑答惑,全面提升内审人员业务能力。
多项目联动,强化审计监督。年初制定项目计划,通过“1+N”融合模式,将村(社区)集体“三资”审计融入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农业农村专项审计等,精准聚焦、同向发力,对乡村项目建设、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开展延伸调查,通过数据分析、现场核查等方式,推进审计监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
多部门协作,形成监督合力。根据县纪委工作安排,先后派出20余名审计人员,协同财政、农业、民政部门参与对15个村(社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工作,实现监督贯通融合,促进信息资源共享。通过该项工作的开展,促进审计查出问题76个,查核各类问题金额2561.6万元,促进减少财政支出29.57万元,提出审计建议22条,严肃查处了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确保农村集体“三资”安全和发挥效益。
多措施整改,提升结果运用。联合县目标绩效管理办公室印发《开江县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考核细则》,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建立整改检查跟踪机制,组织全县片区审计站召开“片区审计站2022年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专项调查会”,对村(社区)集体“三资”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发出《提醒敦促函》16份,促进问题整改36个,进一步做深做实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