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日报:开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之三 - 媒体看开江 - 开江网
达州日报:开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之三

时间:2018-02-27 15:52:41  来源:达州日报  作者:何南观 罗丹 龚俊 刘青青   点击:
  原文标题:一场稻田经济的绿色革命——开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之三
  传统种植收益甚微,土壤生态系统退化,市场风险难以掌控……作为传统农业县的开江,尽管地势平坦条件优越,同样面临着制约发展的几大难题。
 
  发展立体循环种养,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开江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乡村方面的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共享农庄
 
种植结构调整,一亩田千斤粮万元钱
 
  ——让种植、养殖互为促进、补充,提高种植产品附加值,减少养殖成本,降低市场风险。开江构建生态环保的种养立体模式,探寻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冬日里的靖安乡竹溪村,到处生机勃勃。村民利用开江最优质的稻田和宝石湖水库渠系,通过开挖深沟,加高加宽田坎,形成“挖泥成沟、堆泥成基、泥里鳅鳝、水里养鱼、基上果菜”的立体循环种养。这种将农业产业结构由“平面式”向“立体式”转变的做法,被形象地称为“稻田+”。
 
  地形平缓的开江有40余万亩稻田,虽然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农民的种植习惯依然是靠化肥、农药提高和维持产量,亩产值只有1500元左右,若计算土地、劳动力成本,每亩利润不到200元。农业增产不增效、农民增产不增收,不仅导致种粮积极性下降,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也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风险。
 
  为破解传统稻田经济发展的瓶颈,开江县委县政府决定整合资源进行探索和实践,稻法自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则成为“开江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示范区”研发和运营的主体。
 
  试验示范区里,稻法自然公司以水稻种植为基础,配套养殖鱼、泥鳅、青蛙等,形成立体种养生态系统。通过安装诱虫灯引虫,解决养殖食料的问题,然后以青蛙代替农业除虫;以鱼为水稻除草;以泥鳅为稻田松土。除栽秧前施一次生物有机肥外,再没有任何化肥、农药和饲料的投入,实现整个产业效益单元生态系统内的循环利用。
 
  经2017年试验田测产,“稻田+”亩产稻谷800余斤、水产品550余斤,虽然水稻减产30%左右,但所产的鱼蛙香米价格达到10元/斤,水产品均价则达到20元/斤,真正实现了“一亩田、千斤粮、万元钱”。
 
  据开江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办公室彭举介绍,科学的“共生系统”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在收益上更是传统种养的数倍。以“稻田+”为代表的生态循环农业,不仅用工及化肥、农药投入减少,大米、水产品的品质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尽管售价较高,但市场上却供不应求。
 
效益单元开发,让农村成为创业热土
 
  ——新型农民是农业农村的主力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政策和扶持政策,让年轻人作为主力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回乡经营、创业。
 
  这些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了严重的农村空心化。如何把农村的人留下来?把走了的人请回来?开江在农业示范区里打造了一个创客基地。
 
  现代农业较传统农业,最大的改变就是通过集群、集约生产,放大生产力。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已经证明,过去单家独户的小生产模式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有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来推动产业模式的落地和快速复制。
 
  开江以村委会牵头,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流转合作社,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公司,政府整合项目资金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投入生产性设施建设,通过合力形成若干适度规模经营的产业效益单元。
 
  以“稻田+”的生产方式为例,公司在种养循环模式试验成熟的基础上,将整个示范基地划分为50——100亩大小的产业效益单元,引导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小业主等参与效益单元的承包经营管理。公司为其提供种苗、技术、供应链及金融服务,并高价回收有机生态农产品。
 
  围绕产业效益单元,政府整合涉农培训经费,选择有创业意识的返乡农民工进行培训,合格后引导其带领农民和贫困户参与产业效益单元管理。公司整合技术及其他专业机构组建“为农服务中心”和“智慧农业管理中心”,为产业效益单元提供社会化服务,实现生产管理的标准化。通过管理、营销、技术等培训,不管是“稻田+”的务工人员还是承包经营者,一年多的实践就能够达到独立创业的标准。
 
  “一个‘创客’在农村的成功,会引来千万个‘创客’投身农业,‘稻田+’的种养模式一旦实现了快速复制,再不会担心农村土地撂荒等现象。”在成都新农商创始人、生态农业经济学博士、稻法自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明星霖看来,将来会有更多的政策和资源向农村倾斜,会有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出现在农村,而作为农业大县的开江,必将释放出越来越多的潜力。
 
农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走上致富路
 
  ——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实现农产品溢价销售的重要渠道,更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开江将独特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加快推动乡村振兴。
 
  信步于开江农业示范区,田间小路、休闲凉亭、傍水广场,处处山水相依、田绿相伴。人们在感叹川东地区璀璨的农耕文化之余,仿佛置身在美丽宜人的公园。
 
  示范基地精心打造的田园风光美不胜收,在200亩的稻田农耕体验区,稻法自然公司将“稻田+”养殖的鱼、蛙、泥鳅采收后集中投放到体验区,供游客进行抓、钓、摸等农事体验,以此将参观了解“稻田+”生产模式的游人,转化发展为会员制消费者,为后续发展培养稳定的消费群体。
 
  更有一些环境特别优美的效益单元被划为产业农庄,按照互联网思维进行线上众筹。参与众筹的“庄主”可共享农庄的优质农产品和免费乡村游、民宿住宿等各种超值权益。
 
  设施不断完善,景点日益成熟,田园愈加美丽……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开江已经找到了切入点,并走得足够深远,如何继续把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待到金秋稻黄,竹溪村的蛙鸣也许又会给出新的启迪和答案。

        原文链接:
达州日报

走进开江


主办:中共开江县委  开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开江县委宣传部 开江县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英凯迪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818-8239177 投稿E_MAIR:sckjwxb@163.com 传真:0818-8222254 新闻QQ:372815112
申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2015 开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15-140013      备案号:蜀ICP备16027395号     

川公网安备 511723020000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