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并秀,正值仲夏时节
但在米易县撒莲镇的发展征程中
却更像是一次春天的出发
6月24日,四川省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厅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关于公布四川省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名单的通知》,撒莲镇榜上有名,在奋进征程中再落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间回到2019年,在米易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米易县工业重镇垭口镇与“鱼米之乡”撒莲镇合并成为现在的撒莲镇,短短两年多时间,撒莲镇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而今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在深入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如何实现“一加一大于二”是撒莲镇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省级百强中心镇争创者,撒莲镇以乡村振兴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抓手,凝聚合力、乘势而上,紧扣市委“一三三三”总体发展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加快建设产业强、生态优、人文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米易战略部署,聚焦“一镇四中心”建设目标,奋力争当乡村全面振兴排头兵。
纵深推进三次产业提档升级
高质量建设百强中心镇
农业呈现新活力
近日,撒莲镇马坪村的田野里推土机、挖掘机来回穿梭,机器声隆隆,一片繁忙景象。记者看到,一畦畦新修的农田整齐划一,新翻整的土地不断向远处延伸,一条现代农业发展走廊初见雏形。同时,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稳步推进,高效节水灌溉配套设施也在快马加鞭建设。在马坪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蓄水池修建和管道安装等工作。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成后,将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水源。
撒莲镇马坪村2组村民苏兵说:“很期待工程早一点完工。改田以后,田型更加规范了,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条件更好了,种田更方便了。我打算通过‘稻菜轮作’的耕种方式增加收入。”
近年来,撒莲镇充分利用独特的光热资源优势全面推开“稻菜轮作”模式,在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的助推下,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先后整治灌溉渠道84.7公里,田型调整1.15万亩,新建和整治提灌站12座,新改建设施大棚2000余亩、蓄水池118口,新改建产业道路113公里,成功培育壹米农业、兴欣农业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一批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产业大户。
目前,全镇集聚农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5项,系米易县稻菜现代农业园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粮菜产量逐年提升,群众收入稳步增加。
工业增添新动力
今年上半年,撒莲镇攀枝花劲丰钒钛科技有限公司1.2万吨钒氮合金生产线一期项目的第一条生产线投产。“该项目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无液氮工艺和全密闭自动化生产技术,拟投资6亿元,分两期建设钒氮合金生产线,建成达产后将进一步延伸钒产业链条,并对攀枝花进一步突破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大有裨益。”相关负责人介绍。
撒莲矿产丰富、工业聚集,境内钒钛磁铁矿保有资源储量3亿吨。撒莲镇坚定工业强镇方向不动摇,推动“一企一策”帮扶措施落地见效,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转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2020年4月安宁铁钛成为全市首家A股上市的民营企业。撒莲镇形成51家中小企业、8家规上企业和1家上市公司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拥有磷酸铁、碳酸锂、钒氮合金等工业拳头产品。202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税收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工业重镇后劲更足。
康养名镇宜居撒莲
近年来,撒莲镇禹王宫村通过招商引资盘活承包地,建起了标准化高品质葡萄基地,并示范带动全镇2000亩葡萄产业发展。葡萄产业的发展让旅游业越发兴旺,每到葡萄成熟时,走进村里体验葡萄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禹王宫村还利用土地资源入股,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经营“鲜花里”康养民宿村,延伸精品、高端康养产业链。
“顺势而为,我们借着‘农文旅融合的东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禹王宫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波说,现在村内可同时接待1000余名康养游客。
目前,禹王宫村正在全力争创天府旅游名村,农耕文化体验馆、葡萄文化长廊等参观体验项目悉数落成,康养旅游业态持续丰富。禹王宫村的蝶变成为撒莲镇高质量发展康养旅游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撒莲镇坚定三产兴镇方向不动摇,紧扣县委决策部署,集中精力做强康养产业。撒莲旅游公路建成通车,平阳村传统手工作坊投入运营,垭口集镇风貌改造提升,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康养名镇加快成势。下一步撒莲镇将围绕“传承历史文化、提升集镇形象、做实康养产业”,按照“规划引领、招商引资、分批推进”总体思路,抓紧推进集镇总体规划,力争促成新撒莲大桥安全村连接线拓宽、集镇快速通道建设、县城至海塔旅游公路新建等一批“卡脖子”项目,努力建成以集镇为依托的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美食娱乐、医疗养生等于一体的文创康养产业园区。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厚植发展软实力

强化基层治理乡村稳定和谐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
近日,在撒莲镇安全村,稻菜轮作园区内生机盎然,处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村民文辅华正是在此劳作的村民之一,他正在自家地里管理水稻。“今年这季水稻收获后,我计划再租几亩地,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亩,增加经济收入。”文辅华说,他敢扩大种植面积是因为村上成立了用水者协会,灌溉用水更有保障。
农业,是安全村的支柱产业之一,村里农田面积大,天干时节的“灌溉难”,曾经是困扰该村农业发展的难题。
“天干时节,大家都抢着用水,管理混乱,这样既影响了农作物生长,也伤了村民间的和气。”安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曾茂宏告诉记者,虽然村上有安全堰,但因修建时间长、水渠管网老化特别是因为供水缺乏统一管理,水资源浪费大,加剧了用水紧张。
看到村上的灌溉用水“乱象”,曾茂宏等人想出了解决办法。去年,由村“两委”牵头,安全村成立了用水者协会,按照“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所有农户以户为单位加入。“成立了协会,不仅供水实现统一管理,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加上村民们都参与进来,水渠管网的维护也更高效了。”曾茂宏笑着说。
安全村的用水者协会,正是撒莲镇不断强化基层治理的缩影。近年来,撒莲镇坚持党建引领,以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性为目标,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健全组织体系。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治理体系,有序推进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和广大群众多方参与的“1+2+N”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促进村级发展治理各项事务,让群众成为乡村发展治理的“主人”。
加强阵地建设。全面推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新建2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完成3个村(社区)亲民化改造,高标准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13个,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水平持续提高。
强化村民自治。推行“三个一”村民自治机制,组建村级综合救援队伍10支,提升综合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新增森林防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专项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有章可循。统筹成立一批管理协会,建立“村集体+协会+受益农户”管护机制,成立海塔堰、安全堰、红旗堰三条主干渠“用水者协会”,基本实现群众自用自管。
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基层组织建设。当下,撒莲正以党建引领带动,全面强组织、建机制、抓治理,让乡村治理有章可循,让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整治人居环境乡村美丽宜居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如今,走进撒莲镇平阳村,道路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在禹王宫村,房屋错落有致,美丽庭院绿意盎然……
去年以来,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撒莲镇着眼建章立制、系统治理、常态长效,制定实施了《撒莲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一条措施》,通过基础保障、垃圾清运、沟河清理、污水达标、圈舍整治、环境竞比“六大”行动,让乡村变得更加干净靓丽。
撒莲镇垭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天华告诉记者,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后,垭口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变,如今垃圾清运率达到了100%,而且清运方式也得到突破,采用的是定时定点上门清运。“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人居环境整治体制机制,现在主要的工作还是抓好村民的思想观念转变。”杨天华说,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村民思想观念的教育引导,完善人居环境整治奖惩措施,提升村民整治人居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携手打造美丽乡村。
月月开展村村竞比,每季度开展户户竞比、组组竞比,通过《撒莲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一条措施》的深入实施,撒莲镇从村到户,掀起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潮,美丽乡村正在撒莲成为现实。
如今,走在撒莲镇各村组,房屋高低错落,道路干净整洁,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道路沿线红花绿树点缀,为人们送来诗意,留住乡愁……强化基层治理、做大做强产业、扮靓美丽乡村,撒莲正全力探索具有特色的乡村治理模式,浓墨重彩地擘画出一幅业兴、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