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史上,四川开江贺氏三兄妹,以其巨大影响力在历史长河中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风浪。在许多名人传记和回忆文章中,都无法避免地说起贺治华、贺厚忠、贺敬辉三兄妹。他们以各自或正或负的人生能量和社会声誉载入了当代中国史册。
贺氏三兄妹,出生于开江县普安镇罗家堰的贺家庄,是开江著名的书香门第。其祖父贺贤俊,从小读私塾,精通国学,遗憾未考取功名,则潜心诗书,着力培养子孙。其父贺德全,承家学渊源,自幼勤学慎思,喜欢读书求知,十三岁就中了秀才,十七岁考为拔贡,被选入国子监生员,授教谕。后来,他被朝廷委派为四川省直隶州雷波外判,因为痛恨清廷官场腐败,他没有上任。清朝灭亡后,贺德全接受地方政府推荐,担任开江县城防司令。任职近两年期间,贺德全保境安民,干得倒也不错。他尤重名节,以身作则,清廉自守。此后,他在普安办私塾,还进县城教过书,执教一生。
贺氏家境殷实,贺德全思想比较开明,夫人熊晶宇虽是传统女性,却亦贤淑明理,不让女儿缠小脚。在科举废,兴新学后,他们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把儿女们都送入新式学堂求学。
先说贺厚忠,系贺治华的二哥,先读过私塾,又上过新学堂。大约在1909年秋,贺厚忠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据朱德在其《辛亥回忆》一书记载:1909年春,23岁的朱德步行来到成都,找到好友秦昆,经过70多天的长途跋涉两人来到昆明。朱德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步科,后因成绩优秀进入特别班。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于1909年,至1935年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昆明分校,才结束其独立的历史。贺厚忠与朱德,既是同学,又是好友。他们二人年龄不相上下,关系密切。他们毕业后,都加入了川军,成为邓锡侯部属的一名军官。1918年,朱德任滇军第3混成旅旅长时,贺厚忠在其属下任团长。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中,贺厚忠追随朱德,积极领兵开展北伐战争。1925年,贺厚忠因战争受伤严重,病逝于合川。应当肯定,贺厚忠先生从事民主共和大业十几年,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
贺敬辉,系贺治华之妹。自幼聪颖,学业优异,考入上海南方大学社会科学系学习,系中共早期党员,毕业后在上海从事中共地下革命活动,主要负责妇女解放工作。贺治华和贺敬辉为同父同母所生,两朵姐妹花是贺拔贡的“杰作”。1926年,贺敬辉从成都赴中苏边境,从姐姐手中接过正在生病的朱德爱女小四旬即朱敏,带回成都与母亲一起抚养,后将其改名贺飞飞。在飞飞七八岁时,有一天,在街上看到通缉朱德的海报上画像,总觉得与之相像。在不断追问之下,姨妈和外婆才告了其身世真相。后来被军统特务侦知,多次将贺敬辉抓去审问。但贺敬辉矢口否认,只说贺飞飞是自己的女儿。1938年,邓颖超前往秘密查访,经过多方打听,终于见到了贺飞飞,确认她就是朱德的女儿。1940年,周恩来、邓颖超请示中共中央同意,邓颖超派人秘密地把贺飞飞安全送往了延安。分离14载,父女又团圆,特别高兴。朱德为其女正式取名朱敏。可以肯定,贺敬辉同志一生忠诚于中共,坚定不移地从事革命工作,为抚养和保护朱德元帅的爱女,做出了重大贡献。她在共和国的史册和四川开江史册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再说贺治华,原名贺厚瑜,又名贺稚番,开江贺家大小姐。她生于1901年,长得漂亮,又很聪明,也爱学习,听说还出国留洋读过两年书,16岁时返回国内,在开江县立女子中学当了一名教师。后来,她又追寻其二哥,远赴川南、成都,到了川西眉州女中任教。青年时期的贺治华,受现代思想文化影响,又恰好赶上如火如荼的新文化运动,接受了先进思想,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其影响力远播全国,也波及到了大西南。眉州各界纷纷热烈响应,声援北京的进步学生。全州声援大会上,贺治华作为妇女代表登台演讲,她振臂高呼,提倡民主科学,鼓动革命解放,赢得满堂喝彩。时在现场的眉山最高军政长官邓锡侯自愧不如,称赞她的演讲“内容丰富,令自己感到惭愧”。贺治华因此名声远播,赢得“眉州第一才女”之美誉。机缘巧合的是,当时朱德也在川军,当天也在演讲现场。朱德与贺厚忠既是同学,又是好友。朱德有时会到贺厚忠家中做客,就这样结识了贺治华。朱德已经33岁,先后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他成熟稳重,身经百战,一身正气,志向远大,完全符合贺治华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让年轻的贺治华产生了爱慕之心。朱德对才貌双全的贺治华也颇为心动,两人逐渐产生了感情。1920年冬,贺治华在云南省盐津县与朱德喜结良缘。
1922年8月,朱德携贺治华一道离开中国,远赴德国留学。10月,朱德和贺治华在德国柏林见到了周恩来,并在张申府、周恩来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3年,朱德和贺治华一起到德国哥廷根城奥古斯特大学学习社会科学,两人一起参加工人运动,开展革命活动。留德期间,因为积极活跃从事革命活动,朱德先后三次被德国当局逮捕,贺治华先后四次被德国当局逮捕。1925年7月,朱德夫妇被德国政府驱逐出境。在党组织安排下,朱德夫妇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政治系学习军事和政治。1926年4月18日,贺治华在莫斯科郊外农庄生下一个女孩,起名四旬,后改名朱敏,这是朱德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儿。1926年5月,党中央决定让朱德回国,去做四川军阀杨森的统战工作。贺治华和女儿暂居苏联。当时的东方大学有不少来自中国的革命青年,经常在一起学习交流,其中有一名叫霍家新的青年颇有才华,能说会道,因为是成都人,跟贺治华是四川老乡,两人接触日益频繁,独守空房的贺治华精神空虚,逐渐移情别恋。
1928年初,贺治华、霍家新在莫斯科的学业结束,党组织安排两人回国工作。霍家新是留苏归国的高材生,贺治华则精通英语、德语和俄语等多国语言,都是党内稀缺人才。组织上很器重他们,安排霍家新当了中央领导人罗亦农的秘书,贺治华任中央妇委会委员,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革命活动。给二人安排了一栋大洋房居住,他俩的生活说不上奢华,但也很舒适了。为了逃避白色恐怖带来的巨大压力,以物质生活填补精神的空虚,霍家新、贺治华罔顾组织纪律,频繁出入酒吧、舞厅、歌厅,寻欢作乐,彻夜不归,沉溺在上海滩的纸醉金迷中欲罢不能,淡忘了初心和使命。1928年4月14日晚,上海英租界巡捕房,打扮时髦的贺治华找到英国巡捕洛克。贺治华开门见山,说手里掌握着共产党一批领导人的姓名和地址,还有350多人的共产党员名单,只要对方能出5万美元和两本出国护照,她就和盘托出,双方达成交易。4月1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罗亦农回到上海,便约邓小平等人到中共中央机关商讨工作。商讨结束后,为了不被敌人注意,大家分别离开。邓小平先行一步,从后门离开,侥幸逃过一劫。几分钟后,罗亦农被英国巡捕带走了。邓小平将情况报告给了周恩来,周恩来心急如焚,立即召集中央特科开会,通报了罗亦农被捕的消息。陈赓等人立即断定,贺治华和霍家新就是叛徒。陈赓联系了中共党员杨登瀛,杨登瀛是我党打入国民党调查科(中统前身)的卧底,时任英法两国租界巡捕房顾问,请他帮忙查清叛徒,并设法营救罗亦农。杨登瀛不负众望,很快就查明叛徒就是霍家新和贺治华。
按照周恩来指示,陈赓负责带领中央特科行动组,惩治叛徒,保护党组织。一场锄奸行动迅速展开。1928年4月25日晨,上海法租界蒲石路178号二楼。霍家新、贺治华夫妇还没起床,却被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吵醒,丈夫起身来到窗前,刚想骂两句,探头一看,一支迎亲队伍在楼下敲锣打鼓,好不热闹。丈夫摇摇头,回到床上躺下。哐当!房门突然被踹开,几个人冲进房间内。丈夫猛地站起身来,还没来得及反应,对方已冲到跟前,黑洞洞的枪口指着他的脑袋。“你们两个叛徒,我们代表组织宣布你们死刑!”啪!啪!随着两声枪响,夫妇两人倒在血泊之中,来人迅速消失。霍家新当场中枪毖命,贺治华虽然中枪,只是被打伤面部和嘴角,瞎了一只眼睛,却并没有死亡,侥幸捡了一条命。贺治华的背叛和告密,是一种极其无耻的行径,给中共造成了极大损害。至于贺治华后来的结局,在《朱德传》《邓颖超传》《本色朱德》等多种名人传记和回忆文章中说法不一,真相难以知晓。
贺氏三兄妹,出自一门,命运不同,结局各异,功过是非明显。人生之抉择,常在一念之间,点点滴滴累积成史,或千古不朽,或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