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开江这些项目入围达州市第七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 开江文化 - 开江网
祝贺!开江这些项目入围达州市第七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时间:2023-03-30 09:41:35  来源:达州市人民政府  作者:   点击:
  3月28日,
 
  达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正式公布。
 
  其中,
 
  开江瓦雕、板凳香、
 
  男儿血传统酿造技艺、
 
  丁大嫂豆干传统制作技艺
 
  这四个项目
 
  入围达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开江瓦雕
  
  开江瓦雕指产生并流传于开江县永兴镇的一种民间美术,主要流传于普安镇和任市镇及其周边地区。起源于秦汉以来在川东民居的瓦当艺术,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开江瓦雕制作考究,工序复杂。其主要技法过程为:选瓦、清洗、绘图、雕刻、彩绘等,很好地把平面绘画与手工雕刻揉合在一起,使画面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斑澜绚丽,栩栩如生、充满立体感。开江瓦雕纹饰美观大方,造型千姿百态,文字精巧灵动,具有突出的思想内涵。它们既是建筑材料,又能展现出古时建筑的雄伟、壮丽,还能反映出人们祈求康乐、幸福、安宁的美好心愿,深受百姓喜爱。先后荣获得“达州市巴文化传习基地”、“达州市青少年活动基地”、“四川省第二届文创大赛优秀奖”等荣誉。
 
  板凳香
  
  板凳香是产生于四川省开江县一带的民间习俗,主要流传于万达开及周边地区。源于人们为纪念唐朝开国名将李靖在西蜀金山平定匪乱,百姓安居乐业,便自发上山进香。每年盂兰节、腊八节前后半月,全县16寺及万州、达州、开州、梁平、奉节等地多个寺庙新僧要来金山寺摩顶受戒修行,佛门信士需身着麻布外袍,头缠深色方巾,胸系红色围裙,脚踏麻绳草鞋,腰挎紫色香筒,手持奉香板凳,在“叫口先生”的引领下,徒步焚香吟唱,前往金山寺奉香祭拜。活动期间金山寺下的普安场焰火四起、商贾云集,各处游人香客纷拥而至,热闹非凡,群众基础十分深厚,板凳香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节日群众文化品牌,享誉川东北。
 
  男儿血传统酿造技艺
  
  男儿血传统酿造技艺产生于开江县任市镇,主要流传于达州市及周边地区。源于国宝李渡小曲工艺,在“湖广填川”时期由第一代传承人李大正创立的男儿血酒技艺演变而来。男儿血酒以高粱、玉米、糯米、苦荞、稗子五粮为酿造原料,经红粬制作、窖泥培育、原浆蒸馏酿酒,紫砂瓦缸窖藏等工序,其生产的窖酒酒香浓郁芬芳、酒体丰满醇厚、口味甘甜悠长的特点深受食客们的喜爱。该酒先后荣获“四川省优质生态白酒”、“全国诚信经营示范单位”等荣誉。
 
  丁大嫂豆干制作技艺
  
  丁大嫂豆干制作技艺产生于开江县普安镇,主要流传于万达开及周边地区,在清朝“湖广填四川”时期由第一代传承人丁有成开始传承生产。制作工序复杂,工艺要求高。丁大嫂豆干以精选的开江本地六月黄大豆为生产原料,经泡豆磨浆、过滤煮浆、老卤游浆、注模成块、小灶秘卤、文火慢烘等工艺秘制生产。其匠心独运、豆香优雅的系列产品口感嫩滑、细腻,味道醇香、鲜美,营养丰富、多样,令人赏心悦目、垂涎欲滴,深受百姓的喜爱。
 
  据了解,此次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从2022年3月开始,经过各县(市、区)积极申报、市文体旅游局组织专家实地调查评审,于2023年1月经公示推荐参加达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评审通过,最终经达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共入围28项。

相关信息:

走进开江


主办:中共开江县委  开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开江县委宣传部 开江县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英凯迪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818-8239177 投稿E_MAIR:sckjwxb@163.com 传真:0818-8222254 新闻QQ:372815112
申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2015 开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15-140013      备案号:蜀ICP备16027395号     

川公网安备 511723020000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