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日报
新闻摘要:
记忆
乡村过大年
那时,村民们在土里刨食,把希望全寄托于责任地,哪怕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大年三十,也要在山野里忙碌半天,然后才扛了锄,肩了担,挑了桶,匆匆忙忙而回。洗腊肉,杀鸡鸭,炸油角子……再由当家的男人领了孩子,背了背篼,提了筐,装了煮熟的猪头肉、香蜡纸钱与火炮,到山野里祭祖坟。一路鞭炮声声,一路跌跌撞撞,待赶回家敬完灶王菩萨,麻利的女人已将团年饭准备好。
辛苦劳作一年,那团年饭自然不会马虎。那些平时舍不得吃的腊猪舌、腊猪排、腊猪尾巴……全都闪亮登场;爆炒酸辣鸡、姜爆麻鸭、酸菜煮鱼等次第亮相;加上刚从菜地里采摘的炝炒小白菜、炒菠菜、豌豆尖煮酥肉汤……荤的素的,煮的炒的,把个餐桌挤得满满当当,团年饭由此显得格外丰盛与喜庆。
乡里人虔诚,开饭之初,当家的男人总不忘在餐桌上方摆几双筷子,盛半碗米饭(饭上搁置些腊肉、香肠),倒些许老白干。然后嘴里念念有词,请故去的先辈前来团年。仪式结束,一家人才欢天喜地地围上餐桌。
面对满满一桌美味,当家的男人率先端起了酒杯。他惬意地抿一口老白干,随即夹起一块腊肉送进嘴。家里人见状,纷纷举起筷子,尤其是孩子们,一年难见这么多美食,干脆站起身,一脸专注地将筷子伸向就近的酸辣鸡,找鸡腿,找鸡翅;或者“翻山越岭”,搛自己喜欢吃的猪尾巴、鸭翅膀。他们明白,团年饭上只要不说不吉利的话,哪怕动作鲁莽点,父母也决不会责骂。由此,乐得放肆一回。
杯盘狼藉中,团年饭走向了尾声,女人开始收拾桌上的残汤剩水,孩子们起身帮着拾掇。他们刚张罗完,灶坑的柴火堆已被男人捅旺,一家人便端了凳子,围了灶坑而坐。红红的火光前,大家一边嗑着瓜子、花生,一边有句没句地闲谈。女人嗑了一会儿瓜子,起身去了卧室,不一会儿,便晃动着手里的零钱走了出来。孩子们一见,呼地起身围过去。“不准乱来!”女人脸一沉,孩子们立刻垂下了高举的手。当女人把一角两角五角不等的零钱分发到他们手上,孩子们又欢呼雀跃起来。
酒足饭饱的一家人,经温暖的柴火一烤,很快变得神情恹恹,加之除了摆龙门阵又无其它娱乐方式,哈欠便一个追着一个,一家人便陆续端着煤油灯往卧室里走,真正留下守岁的,少之又少。
初一清晨的一声炮仗,犹如一粒火星,点燃了山村,让村民们期盼已久的闲适、放松、安泰,毕毕剥剥地燃烧!
先是吃完汤圆穿着一新的孩子们,带着毽子与自制的小木板,嘻嘻哈哈着,从院外的单家独户,从大院洞开的黑乎乎的门框里,涌到青石地坝上。跟着,当家的男人,主厨的女人,甚至,拄着拐杖、佝偻着背脊的老人,也三三两两来到大院的地坝里。一时间,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乐呵着一张脸欢聚大院,迎接新年第一天的到来。
最先沉不住气的当数男孩子们。这些本就在大院里疯惯的小家伙,趁了初一天无人管束,任性而为。那领头的男孩将手里的毽子与小木板一挥,嘴一努,一群人便迅速分散开。领头的跑向地坝一端,一手拎着毽子上的鸡毛,一手晃动着木板,作击打状,其他男孩则扇形般分布在地坝另一端,他们愣睛鼓眼地盯着毽子,以期飞到自己身边。可领头的就像玩猫捉老鼠,他拎着毽子上的鸡毛,时而将小木板对准正前方,时而又侧身向左或者向右,就在大家不知所措之际,毽子已化作一道弧形,飞向了男孩最集中的正前方,人们轰地弯下腰疯抢。抢到毽子的,犹如拾了宝贝,他站起身,得意地举起毽子晃了晃,迅速跑向地坝另一端接过小木板,也学着先前的样子晃动起来……也有耍赖的,仗着个子大,硬生生地从小个子手里抢过毽子,梦想霸着挥拍。不服气的孩子们便起哄:癞皮狗、癞皮狗、癞皮狗……他们喊叫着,拍着手,气得大个子把毽子一扔,拳头一晃,又乖乖地回到抢毽子的队伍。
男孩子们玩得开心,女孩子们也不甘示弱,她们三五个、七八个围成一个个圆圈,比赛着踢毽子。别看这些成天背着书包往学校里跑,回家又忙着割猪草、做家务的女孩,踢起毽子来个个都不甘示弱。她们中的许多人,不仅能连续踢上数十上百个,还能变换花样,或左右开弓,脚内侧踢;或用左右膝盖顶;或由左脚外侧踢变换成右脚外侧踢……五花八门中,直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以至于一旁围观的年轻媳妇、主厨大妈,也受不住诱惑似的主动参与进去。
最有趣的莫过于打长牌的男人。这些一年四季都浸泡在地里,难得摸一回长牌的男人,不声不响地选一个安静角落,端一张桌子,三五个围桌而坐。男人们不兴赌钱,可不给输家一定处罚,总觉得少了乐子,有人想到了喝开水,输一盘,喝半盅。碰上手气糟糕的,盘盘输,盘盘喝,肚子哪里装得下。于是,好事的男孩马上翻着脚板钻进屋,不一会儿,便捏着一叠一指宽的纸条跑了过来。他亲热地叫着“叔,纸条准备好了”,然后眼巴巴地望着他们。或许是不想拂逆孩子们的“美意”,男人们还真在下唇上贴上纸条,先是一条、两条,然后三条、四条……到后来,每个打牌者的下唇都贴上了或多或少的纸条,犹如一个个白胡子老翁,惹来围观者抚掌大笑。
初一天的大院,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乐子。那些年迈的公公、婆婆,除了提一个烤火风笼,这里看看,那里瞧瞧,间或几个人聚在一起,聊聊天气,拉拉家常,实在找不出更好的消遣方式。不过,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过大年的快乐。
当午饭的香味弥散开来,打毽子的,踢毽子的,打牌的……全都丢下手中的乐子,开始往家走,偌大的院子很快变得空空荡荡。
初一下午的大院,显然比不上上午热闹,到初二时,家家走人户,院子越发冷清。此后,村里人忙着春播,早把过大年抛到了脑后。倒是正月十五的火炮声,让人依稀想起乡村过大年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