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课改的实践与反思 - 开江县第十四次党代会 - 开江网
三年课改的实践与反思

时间:2015-03-26 15:20:14  来源:开江网  作者:刘海洋   点击:
  开江县任市中学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三年,是新观念逐步被认同和接受的三年,是好的课堂策略不断被传递和再创新的三年,很有必要:回顾、总结、反思。
 
  关键词一:破“难”——制度保障,课题引领
 
  改革初期带来的切肤之痛,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桎梏,使部分教师畏难不前。为此,我们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决定以制度为保障,课题做引领,打开局面,化解难题。
 
  1、管理制度保障课改实施。
 
  (1)确定学校发展目标,构建学校工作框图。我校以“队伍建设”、“管理创新”、“课程改革”为支撑点,以“目标凝聚”、“文化引领”、“资源整合”、“家校合作”为工作面,努力实现学校“质量+特色”的奋斗目标。
 
  (2)结合目标制定学校课程改革“宪法”。我校拟定并编印了《任市中学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作为我校课改实施的“根本大法”。《纲要》分总纲、目标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及评价、学生能力发展及评价和校本课程开发五个部分,阐述了教师为什么要做,具体规定了教师要做什么,怎么做,做了会得到什么奖励,不做该如何处罚,以及部门该如何引领、指导、监督、评价等。该《纲要》内容“实、全、细”,操作性强,并要求教师认真研读。
 
  (3)“七个务必”强化课堂教学管理。学校提出了务必坚持教案(或教学案)每周提前检查,务必坚持听课记录月检制度,务必坚持教研活动月检制度,务必坚持作业批改抽查制度,务必坚持行政领导听课制度,务必坚持常规管理特色活动,务必坚持教学常规管理总结的要求。对检查情况在学校《工作周报》上予以公示。
 
  (4)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促进有效课改。一是开展自主评优:为让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鼓励教师人人敢于争先,积极创新,体现奖勤奖优。教师每学年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师自主评优方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工作业绩向学校申报三个大项共22个小项的评优奖项。二是实施教学成果奖励:学校制定了《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对教师在教育科研、校本教研、课改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和突出成就进行重奖。有效激发了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2、教育科研引领课改进程。
 
  (1)探寻农村普通高中课改面临的困难及解决对策。我校主动承担了达州市等地市州教育局的省级普教重点课题《农村普通高中实施课程改革的困难及对策研究》实验研究工作,其成果获省一等奖。课题研究使教师头脑发生了观念性地震,对教师在课改工作中存在的怕麻烦、怕苦怕累、知识性缺乏,以及学校奖惩措施不能逗硬执行、上级经费投入不到位、课改推进艰难等进行了成因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为省教厅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供了决策参考,也为学校课改提供了理论支持,打开了课程改革的新局面。
 
  (2)促进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我校以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为切入点,将其作为课改实施的“源头”。为了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难、指导难、管理难、效果差的问题,我校立项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学科化研究》等两个省级重点课题和一个一般课题,其研究成果为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推进和取得活动开展实效,探索出了系统的管理策略和具体的实施办法,从而返璞归真。
 
  (3)探索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和有效性,反哺课堂教学。我校立项的《农村中学个性化学习资源平台建设研究》等两个省级电教课题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实验室开放管理策略研究》等六个市级普教课题,紧紧围绕学生个性化学习资源平台建设、学科课堂教学的创新、构建有效课堂等问题展开了认真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课程改革的研究内容,其成果的推广又很好地反哺了教育教学,为课堂教学的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课改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4)主题研究走进课堂,拓展大视野。学校引导教师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将一个个问题梳理成课题,形成鲜明主题,走进课堂进行研究,拓展大视野,让教师在实践中成长。
 
  关键词二:享“乐”——探索真知,苦中实践
 
  学校以教师自发成立的“教育教学研究会”为依托,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扎实开展务实的校本教研活动,使课改工作稳步推进。让教师认真实践,努力探索,“苦”中享“乐”。
 
  1、大胆创新,形成自身特色。
 
  (1)“131”课改理念。三年的课改实践,形成了我校的课改特色:“131课堂”理念(如图所示)。以此解决了教师对课改认识存在的误区和对课堂教学缺乏创新的问题。“课改131”,即一个理念,三个环节,一个策略。“一个理念”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应注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人文教育并重。“三个环节”就是课堂教学活动应注意情境导入,自学探究;引领点拨,梳理建构;训练反馈,拓展提升。“一个策略”就是教学的分层推进。
 
  (2)“三实”有效课堂模式。为帮助教师切实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三年来,我们聚焦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实际+实在+实效=有效课堂”的公式,努力构建“三实”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要符合实际,采取的方式方法要追求实在,检测反馈要讲究实效。
 
  (3)“三个尊重”引领策略。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要遵循“三个尊重”,即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以“三实”为基石,严格遵循“三个尊重”的要求,张扬教师个性智慧,成为我校构建有效课堂的基本模式(如右图示)。
 
  2、努力实践,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坚持领导干部蹲组。“教师台前站,组长是关键,干部勤到场”是我们课改的工作思路。让教师知道:放弃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责任。因此,学校将行政领导分配到各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组,定点定时按学校要求督促和指导教研活动的开展,并主动承担研究课示范,做分享性评价,鼓励青年教师用导学案上课,强化教学设备的应用。
 
  (2)实行“学科导师制”。我校制定了“青蓝工程”《学科指导教师制度实施细则》。每学年开始,学校确定需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让他们与本学科的各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或顶尖教师)结为对子,以两年为周期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以此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成为课改的中坚力量。
 
  (3)做好专业成长的“三化、五精、十会”。为了建设一支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具有创造性的教师队伍,以实现学校既定的课改目标,我们要求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努力做到“三化、五精、十会”。即:
 
  “三化”:高深知识浅显化,枯燥知识趣味化,学科知识生活化。
 
  “五精”: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测试,精准地把握每一位学生,精心布置、批改作业。
 
  “十会”:会研究教材、会分析教材、会用好教材、会精选习题、会自我反思、会出一套有水平的试卷、会高质量地分析试卷、会在质量分析会上作一次精彩发言、会写一篇像样文章、会上一节有水平的示范课。
 
  (4)引导教师苦练“内功”。“铁打的教师,流水的学生。”学校要求今天的教师:不能重复昨天的故事,任凭一张旧船票登上新的课堂;也不能当知识的搬运工,要做知识的建构者。因此,学校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让教师接地气,努力做到“三化、五精、十会”。
 
  一是完成实践分享。在实践中完成分享之乐,引导教师努力激发学生“打渔”的欲望,要求青年教师必须编写和使用导学案,中老年教师倡导使用。
 
  二是自我学习。以“青年教师读书会”为龙头,开展系列主题读书活动,本学期阅读《启发教师的88篇教学反思》;订购各学科导学案、“第二教学网”教学资源等,为方便教师学习提供物质基础。
 
  三是同伴互助。开展教案-学案评比、讲课大赛、征文评选、读书论坛、辩论、集体备课等,营造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校本教研氛围。
 
  四是专家引领。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级举办的专家讲座,聘请专家到校开设讲座,提升教师教师课改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五是成果展示。让教师自己或学校帮助总结成果,将成果登在学校编辑出版的《秋月教苑》和《工作周报》上,让教师之间相互欣赏、共同发展。
 
  关键词三:同“喜”——学生成长,教师发展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克服了变革的重重困难、消灭了改革的“拦路虎”之后,带给我们的是收获成功的喜悦。
 
  1、学生成绩大幅提高。课改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普遍提高,今年,我校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较去年增加28.7%,位于达州市同类学校前列;中考A等级学生达67%,总平均成绩全县第一。
 
  2、学生素质全面提升。高中学生应完成的“十二件事”基本得以落实组建学生社团二十多个,活动蓬勃开展。参加县级以上各种竞赛活动,获奖达200人次,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得到了真正落实,让学生找到了最适应自己成长的方法。
 
  3、教师专业得到发展。学校顺应课改的形势与要求,大力实施“顶尖工程、骨干工程和青蓝工程”三大人才培养工程,让教师体会在发展、享受被尊重、沐浴真平等,通过营造比学赶帮的教育教学工作氛围,形成了“相互欣赏,共同发展”的氛围,正能量正在被传递。近年来,不少教师被各级表彰与奖励:杨晓林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陈小平被评为“达州市学习型技能型职工”、田先万被评为“双十教师”、邓钦月、岳丁畅、郑秋云、刘仕力等参加市级学科活动竞赛,均获一等奖,很多教师能在校级以上刊物积极发表文章。科技创新作品四十余件得到县级以上奖励,做到“三化、五精、十会”的教师面在不断扩大。教师对课改的态度也在不断由服从到同化走向内化,实现质的飞跃。
 
  4、学校管理提升品位。为了更好更快地推动课改工作,学校响亮地提出了“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走动式管理,零距离服务”的“二十字管理方针”。坚持责任教育的办学理念,以“永不放弃”为校训,做农村学校的典范,创川东有影响的名校,走向全国。走进学校的家长给学校以满意评价,莅临指导工作的领导给学校以赞扬,到学校参观的同行给学校以钦佩,学校已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四:众“盼”——深刻反思,更上一楼
 
  课改一路走来,我们既感到了起步的“难”和过程的“苦”,也尝到了成果的“甜”和成功的“喜”。我们在总结,更在反思。
 
  反思之一,学习空间的变革难以打破。我们把课改仅聚焦在课堂教学改革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体验。原因是我们为改革准备不充分,投入不足,因此无法实施选课“走班制”,也无法让学生体验实践课程的真谛。
 
  反思之二,考试分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限度。只有保证学生考分不降,改革才有可能推进,否则方向再正确的改革都难以进行。这种跳不出“知识本位”和“考试本位”圈子的改革,令人感到忧虑,这也是教师参与度不高的原因。
 
  反思之三,行政力量与学校力量的配合不和谐。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行政力量应当是倡导者和支持者,而学校是主导者和实践者,给学校创造宽松的改革环境,保护改革者的积极性,才是行政力量的核心工作。同时,对改革的成果要大力宣传。
 
  反思之四,改革者素质要进一步提升。改革者需要具备观念、知识、勇气、智慧、持之以恒等基本素质,更需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满怀激情地走在改革的大道上,认真反思,不断的创新与探索,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行,使学校成为学生最开心的地方,让学生带着微笑走进学校。让成功与喜悦回报教师。

走进开江


主办:中共开江县委  开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开江县委宣传部 开江县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英凯迪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818-8239177 投稿E_MAIR:sckjwxb@163.com 传真:0818-8222254 新闻QQ:372815112
申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2015 开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15-140013      备案号:蜀ICP备16027395号     

川公网安备 511723020000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