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六权同确”还权赋能值得借鉴 - 开江时评 - 开江网
农村“六权同确”还权赋能值得借鉴

时间:2015-04-18 16:13:08  来源: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作者:张安强   点击:
  “我去银行咨询过了,这些权证可以贷款10万元。”3月26日,达州市通川区磐石乡王家桥村三组村民张尊华,从工作人员手上领到了四本权证。和他一起领到权证的还有5位村民代表,其中还包括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证。(《有了权证不扯皮了还能贷款》,3月27日《四川日报》)
  
  从去年11月到今年的3月,按照中央、省、市的相关要求,达州市通川区磐石乡的王家桥村、场坝村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综合试点工作,以“还权赋能”为核心,统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含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含农房)所有权、集体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短短几个月时间,两个试点村依法确权颁证达100%。
  
  拿到这些权证,当地农民就可以向金融机构抵押贷款,或通过出租、转让、入股等形式,获得财产性收益。固定资产盘活为流动资金,“六权同确”为农村放开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促进城乡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不过,“六权同确”也是一个繁琐的工作,需要做好宣传动员,需要多部门协作配合,更要扎实开展好摸底调查和野外作业。每一块田、每一片林,每一宗地、每一栋房,都需要仔细调查、精准测量、认真核准。但是工作再苦再累再麻烦,只要对老百姓有好处、有实惠、有利益,我们都要勇于承担,积极实施,纵深推进。“六权同确”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的过程,也就是贯彻“三严三实”、整治“庸懒散浮拖”的实践过程。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任务。只有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才能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才能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广大老百姓。
  
  “六权同确”探索试点,让农民尝到了甜头,将有效解决农村产权虚置问题,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农民所持有的承包地、房屋、林权等要素资源,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入市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将会为农村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据报道,“六权同确”工作在王家桥村、场坝村两个试点村完成后,还将在通川区以及达州市全面展开。不难看到,“六权同确”不仅为达州市的农村改革和农村不动产登记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将为其他地区农村不动产登记提供参考借鉴。

走进开江


主办:中共开江县委  开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开江县委宣传部 开江县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英凯迪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818-8239177 投稿E_MAIR:sckjwxb@163.com 传真:0818-8222254 新闻QQ:372815112
申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2015 开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15-140013      备案号:蜀ICP备16027395号     

川公网安备 511723020000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