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开江实践”是一种怎样的实践?县委书记现场解答 - 媒体看开江 - 开江网
封面新闻|“开江实践”是一种怎样的实践?县委书记现场解答

时间:2023-10-30 17:29:18  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   点击:
  今年1月,四川开江县先行探索的“产业园区化+运营市场化+建设融合化”全域乡村振兴“开江路径”,入选中国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这是开江在全域乡村振兴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
 
  10月28日,这一成果继续扩大,全域乡村振兴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开江实践”研讨会正式举行,吸引了来自国家部委、科研院所和地方改革部门等有关人士参与。大家以“开江实践”为样板,聚焦乡村振兴,共议城乡融合。
  
  研讨会现场(罗轩  摄)
 
  “开江实践”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实践?开江县委书记庞佑成在研讨会现场给出了答案: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设“中国田城”形象IP;紧扣城乡融合发展趋势,提出“三个全域”理念;统筹推进县域均衡发展,打造片区“五大中心”带动模式。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设“中国田城”形象IP
 
  “‘中国田城’是2021年我们在党代会上提出来的,并明确要一体打造产城两旺、生态宜居、山清水秀、包容并蓄的‘田城开江’。”庞佑成说。
  
  开江县委书记庞佑成现场为大家解答“开江实践”(开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开江地形“三山微水七分田”,是四川省35个农产品主产区县之一。“田”是开江发展的基石,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庞佑成说:“开江是因田而生、因田而兴、因田而美的地方,‘田’是大自然给予开江的最好馈赠,也是开江推进乡村振兴的最大家底,必须始终确保全县‘三农’工作重心不移、力度不减,坚定以脱贫攻坚的勇毅决心,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开江还鲜明发展“稻田+”特色产业,做响“开江田品”。开江拥有近40万亩优质稻田资源,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行“稻田+”有机循环种养模式,实现“一田双收、一水两用”、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稻渔综合种养经验入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四川典型案例。
 
  目前,全县年产粮食30余万吨,小龙虾、大闸蟹、珍珠蚌、有机鱼等1800余吨,“开江大闸蟹”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大赛“金蟹奖”,“开江小龙虾”更是火爆川渝、进入全国大市场。
 
  另外,鲜明打造“城在田中融、田在城中依”的田园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擦亮“田城开江,恰是成渝远方”文旅品牌。开江按照“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的思路,高标准建设“三里田园”“田米水乡”“中国田院”等十大农文旅融合标志项目,大力串联打造百里稻香、百里果香、百里水乡“三个百里”旅游环线。
 
  庞佑成说:“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让‘城田弥望、山水拥映、美景入画’成为最美现实表达,实现广大市民群众‘身居繁华,听取蛙声一片’的梦想。”
 
  紧扣城乡融合发展趋势,提出“三个全域”理念
 
  全域园区化、全域旅游、全域乡村振兴,是开江紧扣城乡融合发展提出的“三个全域”理念,目的是大力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加快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体现从农村脱贫地区拓展到全部农村地区“地域覆盖的全面”,也涉及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领域覆盖的全面”。
 
  庞佑成表示,开江在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领域覆盖全面”要求的同时,鲜明强调园区建设布局、旅游业态布局等地域覆盖的全面,既通过“全域”映射“全面”,又通过“全面”指引“全域”,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和全域的高度统一。
  
  开江县永兴镇的现代农业园区(开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同时,注重乡村振兴“点线面”的有机联系。为此,既加快农业园区、工业园区“点”上的建设,也大力推进产业环线、旅游环线“线”上的打造,更统筹推动城乡“面”上的提升。积极引导城乡资金、信息、人才等要素资源在“点”上集中,在“线”上延伸,在“面”上涌流,将城乡闲散的资源全面激活起来、利用起来。
 
  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三次产业”。近年来,开江坚持工文旅互动、农文旅融合,以农业产业园、光电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工文旅特色产业园、临港产业园、产教融创园“六园”并进为抓手,推动一产接二连三,有效催生新业态。
 
  庞佑成说:“我们依托国家稻渔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包括科普研究、劳动教育、职业体验等综合素质教育服务,拿下了中汉教育集团每年30万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大单。”
 
  统筹推进县域均衡发展,打造片区“五大中心”带动模式
 
  庞佑成介绍,开江地处成渝北翼振兴重要节点,被四川省委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批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县,被达州市委赋予支持建设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定位使命。
  
  开江县的莲花世界景区(资料图  罗轩  摄)
 
  开江利用开展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既统筹县域发展,又全力打破川渝毗邻地区行政壁垒,衔接川渝东北一体化发展,探索形成打造片区三农服务、应急救援、综合治理、社会事业服务、审批服务“五大中心”的片区带动模式。
 
  首先是统筹划分产业片区,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按照“地缘相近、交通相连、产业相关、人文相通”的思路,统筹将全县划分为中心带动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前厢“果林+”立体循环发展片区、环宝石湖生态休闲康养片区、后厢“稻田+”农文旅融合片区“四大片区”,推动各片区产业特色发展、错位发展、规模发展。
 
  其次,高效配置片区资源。片区划分之后,如何解决辐射带动不足、资源配置不优、协同发展程度不高的问题,是一道“必答题”。为此,率先在处于国家稻渔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任市镇,打造“五大中心”,对片区进行全覆盖,既避免了公共资源的稀释、又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效。
 
  另外,推进“五大中心”建设,就是要通过这些载体,促进各类发展要素和更多服务下乡村。为此,在建设过程中,开江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思维、系统集成的办法,破解乡村发展要素瓶颈制约。如,为解决“五大中心”编制不足问题,创新建立“编制周转池”,将编制所有权和使用权适度分离,送“编”下乡,实现精准投放。
 
  对于开江在推进全域乡村振兴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上做出的生动实践,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做了深入研究并评价道,“开江实践”已取得阶段性成就,体现在八个方面:产业转型取得显著进展;城乡面貌实现大幅改观;发展活力获得全面释放;协同发展实现重大突破;民生保障得到持续改善;党建引领更加坚强有力;共同富裕获得丰硕成果;城市形象得到明显提升。

相关信息:

走进开江


主办:中共开江县委  开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开江县委宣传部 开江县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英凯迪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818-8239177 投稿E_MAIR:sckjwxb@163.com 传真:0818-8222254 新闻QQ:372815112
申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2015 开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15-140013      备案号:蜀ICP备16027395号     

川公网安备 511723020000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