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农村日报
新闻摘要:
田城开江,不止是诗与远方
天府粮仓与我们的担当·一线调查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天府粮仓与我们的担当》一线调研报道组 执笔 徐灿红
以田命名一座城,开江开创全国先河。开江是农业大县,有“三山微水七分田”特征和“川东小平原”美誉——农用地占土地面积69%,全县拥有良田6.8万公顷,农业总产值占全县总产值25%以上。
但放眼全国,开江农业大县的优势并不突出。近年来,开江已享有“成渝远方·田城开江”的美誉。不止于诗与远方,田城之名背后,更多彰显着开江作为农业大县的责任与担当。
以打造产城两旺、生态宜居、山青水秀、包容并蓄的“中国田城”为引领,开江已被成功纳入2023年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创建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并立足“稻田+”产业发展方向,不断提升农田产值、助农增收,形成了全国有影响、全省创一流的农业绿色发展“开江模式”。就在前不久,开江又上榜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农业绿色发展“开江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带着疑问,日前记者对开江进行了深入探访。
油菜田里杂草丛生?黄金花海别有一番风景
今年以来,开江县全力以赴抓好粮食保卫战,确保粮食播面稳定在81万亩、总产31万吨以上。
当前,正值小春生产,开江县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在土地里一片生机。在当地普安镇筒车铺村的万亩示范田里油菜长势正好,为田间铺上一层厚厚的绿毯。
黄金花海里,油菜苗已长出五六厘米高
“明年春天,油菜花开时再过来看,这里将成为黄金花海。”开江县农业局农技站高级农艺师刘晓峰对记者说。
据悉,开江县以“3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为核心打造“黄金花海”,建成了万亩全程机械化作业油菜生产示范片,打造了集中连片的川东小平原万亩油菜花海,这也是该县重点打造的生态农业旅游景观。
不过,走进油菜田,记者却发现了“问题”,油菜苗下竟然“杂草丛生”,一幅“草盛豆苗稀”的景象。对此,刘晓峰解释道:“绝大多数其实是前茬水稻的落粒发出来的水稻苗,极少数是杂草。”
为什么水稻苗会和油菜苗同田生长?刘晓峰解释道:“这里是稻油轮作示范区,前茬水稻收获后就进行了翻耕,水稻落粒就进入土壤中,近期气候适宜水稻种子萌发,就长出苗来。”
这种景象,在开江极为普遍,且极具当地特色。形成这种景象,一方面缘于稻油轮作栽培模式,一方面则是当地独特的地理条件造成。
油菜苗与水稻苗“共生”
而这也是当地油菜种植户“又爱又恨”的地方。开江素有川东小平原美誉,这里又是开江唯一的万亩连片的平地,因此,开江选在这里发展万亩高标准示范田。与此同时,这里地理条件特殊,地势低,四周山区的水都会流经这里,旁边的新宁河每年会发生河水倒灌的现象导致水灾。
“河水倒灌一般发生在10月之前,因此油菜移栽一般选在这个时间之后进行,就能避免遭受水灾。”刘晓峰说,由于水稻收割是在8月底至9月初期间进行,中间有长达两个月的空窗期,给了水稻种子足够的生育时间。
水稻苗对这一季的油菜生长有什么影响?实际上,油菜田里的水稻幼苗对油菜生长是利大于弊。刘晓峰指出,水稻长出后,会抑制杂草生长,油菜地基本上都不用打除草剂。另一方面,随着气温转冷,且油菜苗长高后,光温条件都不再适合水稻苗生长,水稻苗很难长大,就不会对油菜生产造成影响。
目前,开江“黄金花海”基地栽种油菜8000余亩,涉及全县3个乡镇5个村。其他区域播种面积达22万亩以上。
让土地多产粮,还要长产好粮。刘晓峰介绍,近年来,开江县一直大力推广优质农作物品种,现在开江种植的水稻米质基本都在2级以上,很少见到3级米。
仅用一年时间,撂荒地变高产地
如果说,川东小平原是开江县域的一颗明珠,那么,在黄金花海以外的区域,更多地展现出“三山微水七分田”这一开江县的底色。
记者离开黄金花海,去往梅家乡梅家坝村。继续跟随开江人开辟土地的足迹,探寻开江土地上的品质追求。翻越一道道山,驶过近一个小时蜿蜒曲折的山路后,车子在云雾缭绕的山顶停了下来。一块不算大的平整农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地里翠绿的嫩苗生机盎然。
撂荒地种上秋马铃薯
“这些是秋马铃薯,打霜后就能收获,亩产能达到4000斤。”梅家坝村党支部书记孙西发难掩兴奋地说。
刘晓峰直言,这里曾是一块撂荒地,土地并不肥沃。但这片撂荒地在去年第一次尝试大豆种植就取得了亩产280公斤的开江县高产纪录。
在孙西发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这片撂荒地变为高产地的故事。
据介绍,这片地有300亩,由于多种原因被荒废10多年。去年,在开江县整治撂荒地的背景下,梅家坝村利用一笔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补贴资金40万元,整治这片土地并购入一些农机装备。在开江县农业农村局指导下,第一年种净作大豆便尝到甜头。“今年尝试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玉米亩产480公斤,大豆亩产130公斤以上,收入更为可观。”孙西发说。
在刘晓峰看来,让撂荒地变高产地,除了政府资金支持以及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指导,更离不开孙西发等人对技术、品质的追求。“孙书记经常参加技术培训,研究种植技术,所以他种的地更高产。”
如今,除了种植大豆、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梅家坝村还利用当地气候特点,发展菖蒲等中药材50亩左右。在孙细发的带领下,梅家坝村集体经济走上正轨。孙细发说:“今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
记者还发现,在黄金花海的万亩油菜田的田坎上,在去往梅家坝村的路上,路两旁的梯田田坎、路肩上,开江人将看起来无法利用的边边角角充分利用起来,种上大豆、玉米等作物。“开江人勤奋,爱惜土地,每块土地都要物尽其用。”刘晓峰说。
据悉,开江县综合运用农户自种、土地流转、全程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五个一批“抓手,千方百计做好“存量地”、低效地、套种地、撂荒地、沉睡地、插花地“五地”文章,全县大春播面完成69.06万亩,其中大豆种植9.4万亩、水稻种植26.9万亩、玉米播栽20.32万亩、高粱种植1万亩、马铃薯种植6.44万亩、红薯种植5万亩。小春粮食完成13.2万亩,晚秋生产完成12.8万亩。